怕低价女装板型不合身,又怕大牌女装买不起。夹在设计、品质与价格缝隙中的女性消费者,正悄然将目光投向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童装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童装品牌为满足青少年身高增长需求而不断调整尺码上限时,成人女装却反其道而行之,尺码标签日益“失真”。成年人走进童装区为自己挑选服饰,也许不仅仅是出于对性价比的追求,更是对女装市场“尺码缩水”的回应。
成年人开始买童装
“我们店里男孩衣服的尺码最大到175,女孩最大到165。像防晒服、速干衣这些服装,我们店员也会买大码自己穿。”在北京一家巴拉巴拉童装实体店内,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成年人进入童装店为自己选购服饰,在这家店里已经不算稀奇。“不少适合大童的服装在设计上没那么花哨,防晒衣、速干T恤这种运动服饰也主要是简洁的基础款,穿在身上根本看不出来是童装。”该工作人员说。
△巴拉巴拉店员提到的童装速干T恤和防晒衣。
近年来,童装市场的尺码上限正在不断调整,165、170、175等尺码在主流童装品牌中已比比皆是。在天猫巴拉巴拉官方旗舰店,记者看到,一款女童T恤的参考身高从90cm开始,每10cm增加一个尺码,最大码甚至达到180cm。
△优衣库店内的“回应顾客心声,童装商品增加160cm全新尺码”告示牌。
与之类似,童鞋的尺码也在不断“膨胀”。以安踏为例,一款女童网眼跑步鞋的尺码从34码一直增至40码。
“孩子身高163cm、体重125斤,穿在身上大小正合适,质量也很好。”一名为孩子选购了“170cm”尺码连衣裙的家长在评价区写道。随着青少年身高不断“抽条”,童装尺码扩大本无可厚非。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大码童装正在成为不少成年消费者选购服饰的“首选”。
成年人为何开始买童装?70后消费者黄女士是“质量党”,她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一个服装购买群,群主和不少群成员都是已经婚育的中年女性,因此群内时常会有人分享一些质量过硬的童装。如果在其中看到比较朴素、不幼稚的款式,黄女士有时会点进去看看。去年,她通过这个群购买了一件灰色的长款童装羽绒服,样式简洁,没有花哨的图案,穿起来也非常保暖。
“在给孩子选购衣服时,家长通常会很关心服装质量,所以我觉得童装的质量可能会比成人服装更值得信赖。如果是给自己穿,也会穿得更放心。”黄女士说。
90后消费者小刘则是“外观党”。“最近优衣库在和chiikawa联名,这是我非常喜欢的IP,但是我发现成人款和童装款在印花、颜色上都有区别,我更喜欢童装薄荷绿色的这件,所以最后买了一件160码的童装。”小刘说。
△小刘提到的优衣库与chiikawa联名款童装T恤。
在北京一家斯凯奇门店内,店员告诉记者,斯凯奇女童鞋的最大尺码为39码。平时,她和同事还会主动向尺码合适的成年顾客推荐童鞋。“我们家成人运动鞋的样式相对比较固定,但有些童鞋设计得确实很好看,既时尚又不幼稚,不少成年顾客在我们的推荐下都买过童鞋。”该店员表示。
除此之外,黄女士还提到了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许多兼有成人服装和童装业务的品牌中,童装的价格往往相比成人款更低廉,更具性价比。记者浏览优衣库线上门店时看到,小刘提到的chiikawa联名T恤,成人款的价格为99元,而童装款的价格仅为79元。放在Gucci、Burberry等大牌身上,大码童装就更“香”了。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称,Burberry同款衬衫如果直接买童装,可比成人款“怒省3500元”。
童装成为购物“避风港”
“如果女装也能做得像童装一样好,那我也不是非要买童装呀。”90后消费者孙女士感叹,“现在很多女装板型做得又小又窄,腰线收得特别紧。有时候逛实体店,我就会觉得不少女装看起来款式多、样子花哨,实际并不好穿。童装的板型大多宽松舒适,男装的板型更倾向于挺括板正,在我看来都比现在的很多女装更有质感。”
不仅如此,与童装尺码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装市场的尺码标签正在不断“缩水”,这也为不少女性消费者增添了新的困扰。
在社交平台上,“女装尺码越来越小”“女装尺码混乱现状”等词条频见于热搜。许多女性消费者发现,穿M码绰绰有余的时代似乎已成为过去,L码甚至XL码反而成为女装尺码的常态。
△网友吐槽女装尺码。
“我前几年买衣服的尺码一般是S码,现在身高体重没怎么变,尺码却变成M了。渐渐习惯后,再遇到推荐我穿S码的女装品牌,我都要先自我怀疑一下,真的能穿下吗?”孙女士说。
此外,小尺码甚至开始成为女装界一种不断流行的审美标准。例如,源自意大利快时尚品牌Brandy Melville的“BM风”,核心设计理念便是极致的修身与小巧,短款露腰上衣、紧身迷你裙,都是该品牌的标志性单品。凭借青春甜美的视觉效果,“BM风”一度成为潮流符号,还引发了不少女装品牌效仿。
不过,随之而来的争议从未停歇。有消费者称,Brandy Melville的“均码”实际仅适配身高160cm左右、体重45kg以下的纤细身材,对于除此之外的女性,即便身形匀称,也很难穿上合身的“BM风”衣服。这种对身材的极致限制,反而让童装宽松的板型、合理的设计成为女性消费者的“避风港”。
△两名年轻女性在优衣库童装区选购服饰。
大码童装并非“通解”
尽管大码童装为部分成年人提供了新选择,但它并非适合所有成年人。通常来看,童装设计主要依据儿童头部相对较大、手脚较短、整体比例圆润的体形特征,服装板型偏圆,且留有生长空间;而成人的头部与身体比例协调、四肢较长、骨骼结构立体,服装板型设计更贴合身体曲线、注重修饰身材。这种板型差异,可能会让成年人穿着童装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出现身材壮实、比例不协调,或胸部、腰部穿着局促等情况。
此外,如果成年人的身材与童装过于不匹配,还可能导致试穿后服装变形,无法继续销售。针对这种情况,优衣库曾回应称,为避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或因试穿损坏服装的品质,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尺码的服装进行试穿,同时在试穿时保持服装的卫生和完整性,共同爱护衣物。
小刘则表示,根据自己购买童装的经验,有些童装面料材质太软,在家穿没问题,但要是穿出门上班,到晚上就会变得皱皱巴巴的,很不好看。
但就算大码童装并非“通解”,就算明知穿童装可能会有板型差异、材质局限的尴尬,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正在走进童装区,“捡漏”适合自己的童装。
在女装“尺码缩水”和童装“幸运捡漏”的拉扯间,成年人对着装舒适、美观、平价的需求,仍在等待一个真正熨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