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良田。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广袤沃野。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沃野之上,机器轰鸣。插秧机驶过广袤稻田,一排排青翠的秧苗在阳光下迎风摇曳。
7月23日上午,在长沙市望城区乌山街道双季稻千亩示范片,黄花岭村种粮大户高文与合作社成员一起,驾驶旋耕机、插秧机在田间翻耕土地,栽种晚稻。
高文今年种植的1100多亩早稻已于7月22日全部完成收割,颗粒归仓,前后仅用了12天时间,当前他正全力做好晚稻插秧。
“这些秧苗都是从我今年新建的育秧大棚里拉过来的,大棚有3100多平米,紧挨着稻田。”42岁的高文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已有8年。往年,他需要的机插秧苗得从外面购买,晚稻栽种方式仍以传统的田间直接播撒稻种以及抛秧为主,机插率仅有35%左右。
但今年,有了自建的育秧大棚,他的1100多亩晚稻全部实现了机插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双抢,抢的就是时节。今年我还新添置了3台插秧机。去年双抢用了1个多月,今年全部机收、机插,半个月就能收工。”高文说。
长沙的天气前段时间雨水多,近期又持续高温,不利于“双抢”。高文在乌山街道农技人员指导下,及时调整耕种时间和方法,早稻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收完马上翻耕土地,栽种晚稻。通过抢抓农时,尽可能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早稻集中育秧面积较广,通过机械化育种和移栽,播种期得到了适当提前,合理密植保证了大田基本苗有效增加,所以在今年总体雨水较多、早稻生育期推迟的情况下,种植效率也得到了保障。
为帮助农户减少因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市农业农村局派出了10个专家组深入各区县(市)田间地头,了解汛情、水情、农情,及时提供技术指导。针对部分乡镇的农田遭受内涝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门紧急调拨了约34万斤救灾种子,助力农户复工复产。
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7月23日,全市已收割早稻132.3万亩,完成91.3%;栽插晚稻101.7万亩,完成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