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新明珠 内陆开放的新高地——赣南苏区探索赣州港内陆开放新模式

赣州港是赣南苏区人民大胆改革创新,在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腹地,建成的全国第8个内陆开放口岸。在短短的两三年间,赣州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从最初带动家具产业发展的单一口岸通道,发展成集外贸、物流、仓储等多元口岸经济,已跃升为全球均可直达的国际目的港、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和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最多的港口之一,形成了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堪称内陆港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p6-赣州港内正在进行集装箱吊装

赣州港内正在进行集装箱吊装

内陆开放新样本

赣州港的迅速崛起不仅为苏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也为新时期内陆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新的样本。赣州港探索的内陆开放模式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着眼全局构建开放新格局,“老区”变“特区”。赣南虽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腹地,但由于交通滞后、缺乏开放平台,始终处于“开放末梢”。随着赣州港的兴起,赣州成为了“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赣南“老区”变为开放的“特区”,不仅极大缩短了内陆与沿海的差距,更是推动作为全国较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赣州直接融入了“一带一路”,成为江西省双向开放的新高地和 “一带一路”上的新明珠。

二是立足产业搭建开放新平台,内陆“洼地”变开放“高地”。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南康家具业的转型升级,始终受制于“用木材难、用木材贵”的难题。南康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发展新模式,打造监管平台、开放平台,赣州港的建成,实现了“木材全球买,家具全球卖”,推动千亿级产业的形成和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赣州港的聚集效应正在形成,全国八大物流巨头纷纷进驻,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龙头企业也相继“抢滩登陆”。在港口的带动下,赣州正逐步从昔日对外开放的“洼地”变成了如今的开放“高地”。

三是融入丝路打造开放新枢纽,物流“死角”变“集散地”。

赣州港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通沿边、沿海众多直通口岸,先后开通18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线路、18条中欧(亚)班列线路,连通了北京、深圳、厦门、成都等国内16个重要城市,成为了通达中亚五国、中欧重点城市的起点港口之一,打通了泰国经厦门直航赣州港航线,以及赣州港经珠海辐射东南亚16亿人口的“东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构建起了“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内畅外联大通道、大物流网络。

p7-中国内陆口岸(江西)国检监管试验区

中国内陆口岸(江西)国检监管试验区

江西特色内陆港经验

在短短的3年内,赣州港快速建成且实现赶超,创下了全国多个第一,这在内陆港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作为内陆地区的开放口岸,赣州港的迅速崛起对全国推进全方位开放、补齐内陆地区开放的“短板”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内陆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总结赣州港的发展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中央顶层设计在红色苏区生动实践。赣州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蝶变,这主要得益于赣南苏区特殊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战略层面对赣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了“顶层设计”,国检、海关、口岸、铁路等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对赣州港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苏区干部群众抢抓政策机遇,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使中央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苏区生动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二是深化改革与产业升级高度衔接。始终立足于产业发展来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民生导向,打造了赣州港这个开放性的功能性平台,增强辐射力、带动力,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苏区精神与苏区作风深刻诠释。赣州港能够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是与苏区干部始终传承和发扬苏区作风、苏区精神是密不可分。苏区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正是以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赢得了苏区人民的无私支持,干部群众同心同力方能超越“深圳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于崇山峻岭中开辟出对外开放的新天地。苏区干部不断解放思想、破除桎梏,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终能探索出内陆开放的新路子。

p7-国际物流商贸城

国际物流商贸城

新时期,苏区干部将以更大的力度激发改革动力,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全力推进赣州港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的陆港经济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陆港服务创新先行区,构建双向开放高地,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我们相信,假以时日赣州港终将成为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色样板实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