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北冰
关于全域旅游,我认为这是旅游产业发展到现阶段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选择。中国旅游业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崭新阶段,也是由小旅游到大旅游的转变阶段,转变过程中主要特征表现在当前由小众旅游到大众旅游群体的变化,由观光到休闲、度假体验多层次需求变化,从组团游到自驾游、自助游出游方式转变,过去粗放式低效方式向高精细向高质量方式转变。全域旅游是新中产阶层品质生活个性彰显与消费体验的高地,是构建我国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加速器。
一般意义上对于新中产定义的最重要标准往往是财务性概念,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认同的概念,新审美、新消费与新连接,新中产消费的核心主题就是消费升级。消费文化升级、职业态度升级、自由选择升级是新中产的主要特点,除此以外还有财富的独立、思想独立,以及追求有生活态度和生活多样化,拥抱互联网、周游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旅游逆势而涨。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全域旅游贯通消费增长,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功能,特别是旅游+、产业+旅游、投资+旅游方面的融合功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风景线。
全域旅游是重构中国乡村经济和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域旅游战略的出台正是我们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新路径、新方位,特别是在后工业化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仅给广大游客呈现出乡村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乡村民俗风情意向,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可以让广大农民不离开土地,照样可以获得劳动性收入、资本性收入、经营性收入。
从全域旅游到乡村经济到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过程任重道远。当前而言,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旅游精准扶贫正在构建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建设的坚实基础。
下面谈一下对湘西州全域旅游的感受和认知。
旅游产业是湘西州经济发展的最大门路,解决湘西州一切经济发展问题的总开关和金钥匙。湘西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湘西州社会发展长期处于欠发达水平,湘西州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交通建设滞后,城市功能土地资源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湘西州委州政府从“十二五”开始全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场开拓型向规范管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4个提升。“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强化了文化旅游的主导产业地位,并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关键,实现了精准扶贫集中连片攻坚的重要抓手。
湘西州是后工业时代的人类限量版净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湘西州是一个流淌着生生不息梦想的美丽乌托邦,湘西州发展全域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是湘西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创新。2013年开始湘西州提出文化旅游兴州理念,明确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2015年再一次明确提出把全州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
湘西州全域生态文化公园战略构想超越了国家普遍提出的全域旅游的示范性概念,找到湘西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突破口,更高层面更高层次更强力度上提出新要求。
生态公园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全面对应了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使之在湘西州具体化;创造了一种通过战略整合实现湘西州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彰显了全域旅游的民生价值;塑造了新平台形象。
2020年湘西机场、旅游干线公路、张吉怀高铁等建成通车、通航,立体化综合大交通运输体系将全面形成,高铁网络将实现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9条高速公路迅速连接周边四大省市核心旅游市场。
随着高铁开通我们将可以预见湘西州迎来巨大的客流量,必将引发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聚集。高铁开通将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观念、新机制、新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高铁同质化效益、快旅化效益、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湘西州应该在高铁开通之前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加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的构建,赢得发展的有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