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张辉
今天这个会议规模很大,可见湘西州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是下了大决心的。湘西州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有很好的空气质量、很好的地质构造,理应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理应通过旅游化发展方式推动湘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据我看的一些资料,目前发展的状态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拥有的和城市化所形成的极大的比较优势这种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想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或者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中湘西州应该通过一种新型的发展路径来推动湘西州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推动力量就是最近全国倡导的全域旅游。
大家知道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国家发展旅游业并没有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也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来发展,而是把旅游的发展放在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的一个大的战略部署来认识。因为我们要开放,要借助于旅游这个平台来让外面的人了解中国,借助于旅游产业为我们的四化建设获取大量的外汇收入。所以,在80年代初形成的旅游实际上是一个小旅游,这种小旅游也就是以入境旅游为主体,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游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为运行方式,以获取外汇为目的,形成了中国旅游发展路径,这个路径一统中国旅游发展30年。现在各地的旅游做法我们或多或少看到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种痕迹,但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旅游市场变大了,除了2000年之前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发展非常快。业界做过预测说到2020年,中国是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大出境国,然而这个报告刚刚发布不久,中国2002年超越日本、2008年超越美国,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已达到1.2亿人次,国内旅游达到46亿人次。市场变大了,再以小旅游发展模式应对这个大市场显然是力不从心了。
我们的业态变丰富了,或者说旅游类型变丰富了。上世纪从中国旅游发展来看主要还是观光旅游,进入新世纪后,度假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等发展极为迅速。形态在发生变化,背后的一系列产业组织和空间形态也在发生演变,我们称之为旅游业转型。
这个转型实际上核心问题就是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去演变。然而这个转型转了十几年但一直没有转过来,为什么?大家知道旅游的发展是产业和空间两个层面,仅仅是在产业层面转型,如果空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大产业或者大旅游是难以形成的。度假必须有度假区、度假小镇,必须有绿道和风景道以及面对私家车需要的自驾营地。要休闲,城市必须有旅游街区,必须有旅游小镇等等,所以空间的演变是支撑大旅游发展的关键。全域旅游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的。
湘西州的全域旅游该干什么,我想至少在四个方面要做好工作:
第一,首先在空间域上形成旅游的完备,全域旅游不是从全解释,从域解释,形成域的完备,首先空间域上的完备,通过湘西州旅游实现空间域的完备,把景区为主要架构的空间结构改变成为景区、度假村、旅游购物区、旅游小镇以及露营地以及风景道和绿道这种不同的点状、块状和线状的空间结构,只有把这样的空间结构做起来,各种旅游形态才能落地,否则如果还是以景区为重,仅仅是玩观光旅游。
第二,管理上完备。做全域旅游,必须把旅游和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协调起来,比如交通部门,高速公路的指示牌是交通委的主要职能,但指示牌原本仅限于负责行政区内,这更适合为高速公路上的大车服务。有了自驾车旅游后,自驾车旅游者不但需要行政指示牌,还需要了解什么地方有度假村、有旅游景区,什么地方有露营地。所以交通委还要让这些信息上路上牌。同理,通过全域旅游来把旅游的相关部门的职能也完善落实下来。
第三,产业链完备。主要是把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做起来,比如汽车,原来汽车销售都是通过4S店,但对越野车来讲,其功能在旅行中才能体验。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比如奥迪跟湘西州某一个公司结合,在湘西州建立一个集汽车文化、汽车体验和汽车度假于一体的露营地,消费者通过实地体验确定购车选择,汽车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旅游消费平台把附加值做起来。其他行业也可以借助于旅游消费平台,把产业附加值做起来。这种消费量潜力很大,去年国内游达40多亿人次,按照“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末国内旅游达到80亿人次,谁抓住这个潜在市场就是抓住中国旅游未来。
第四,旅游品牌完备。全域旅游绝不仅仅是看到一座山、一个庙、一个陵墓,更重要的是挖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艺术元素、文化元素等挖掘出来,通过提升、谋划和旅游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品位的旅游品牌。湘西州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只要州委、州政府下决心通过旅游化这条路发展社会经济,湘西州有能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落实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号召的一个试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