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的现实困境和突围方向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
若按照年均4.0%增速测算,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总量将超过6亿吨,将有68%来自于进口,有专家预计这种进口势头至少将延续到2030年。
我国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40%。
中国能源遭遇多重现实困境
一、能源安全供给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能源消费和供应的现状看,中国的能源问题并不完全是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的矛盾, 而是清洁能源不足引发的结构性矛盾, 这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主要矛盾。
(一)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
1.我国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乏力,国际煤炭行业低迷,国际煤价下滑(2014年下降15.2%)。短期看,受气候变化政策影响,新能源供应逐渐增加,电煤需求减少,且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导致对煤炭需求减少,国际煤炭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进口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且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煤炭进口量增长对建设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
2.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接近60%
自1991年至今,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消费量从1.18亿吨增加到2014年的5.19亿吨,平均每年增长178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5%。若按照年均4.0%增速测算,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总量将超过6亿吨。按照我国原油产量2亿吨计算,则2020年我国石油将有68%来自于进口,有专家预计这种进口势头至少将延续到2030年。
从各国经验看,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当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60%时,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加大。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国际油价波动、产油国地缘政治等因素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30%
由于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及沿海多座LNG接收站的建成,2014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再创新高,达到584亿方,同比增长12.7%,对外依存度达到31.9%,其中,管道气进口量约313亿方,占进口量的53.6%,LNG进口量为1950万吨(约合271亿方);用气区域进一步扩大,用气人口超过2.7亿人,城镇气化率达到37%,城市燃气仍为拉动天然气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未来几年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西线和沿海LNG项目更多地建成投产,我国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40%。如果203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增加到12%,则消费规模可达5300亿方,届时我国将需要进口更多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比例还将上升。
4.二次能源——电力进口量在增加
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电力接近140亿千瓦时,其中2014年进口约36亿千瓦时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由于俄供电电网处于长期分割状态,输电网并不发达,而中国东北电网建设也较为落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对东北输电线路进行改造,因此中俄间大规模的供电计划尚未能够按照计划实施。
(二)国际能源供给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一是石油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引发的风险。
二是在石油进口运输路线、运输要道上存在较大风险。
三是跨国油气管道存在安全上的风险。
(三)国内能源输送网络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1.煤炭运输能力限制
虽然近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速度加快,但煤炭运输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铁路煤炭运输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的运力紧张局面,存在技术站能力限制、干支线能力不匹配、卸车点接卸能力不足、分界口交口不畅等情况。
2.油气管道安全运营存在较大隐患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原油管道2.03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01万千米,石油管道总里程达到4.04万千米;主要天然气管道干线、支干线长度已超过6.9万千米,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油气管道里程超过10万千米。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管道不能满足炼化企业的发展要求。二是现有运行的老管道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三是天然气干线管道联网后调运难度加大。四是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严重不足。
3.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不断地提高,电网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电网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配电网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二是设备老化问题严重。三是智能网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经济方面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增长速度维持在7.4%以上,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断创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0%, 较2013年下降了1.5%, 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尽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但“高碳”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同时,我国能源领域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如能源消费需求不断攀升、能源经济效率低下、能源供应安全风险大,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低,能源储运系统不完善,国际能源合作困难重重等,将通过种种路径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具体表现为我国能源布局束缚经济布局、能源价格绑架经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等。
三、社会方面
能源生产引起大规模人口与社会影响,包括水库拆迁、集中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偏远地区缺乏能源供应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传统能源,是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的主体。近年来传统能源领域暴露的生态环保、效率较低等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问题
(一)能源大量开发利用等经济活动导致环境生态恶化
能源经济活动,包括能源的开采、运输、加工、转换和利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也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境。能源经济活动往往伴随着副产品——废气、废液、废渣的大量排放,而且排放速度与范围在不断扩大,远远大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仅导致人口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人类与生物的健康,而且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生态破坏效应很难恢复。
(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引发温室效应与雾霾现象,环境形势严峻
经中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煤炭消费量下降2.9%,原油消费量增长5.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3.8%。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0%,煤炭消费比例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然而,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与生产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尤其是过去对煤炭的无序开发与利用,不仅影响了能源效率,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中国能源问题的突围方向
一、能源安全方面
(一)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市场,提升中国话语权与市场定价权
1.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我国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能源,特别是油气进口的来源多元化,降低对中东、北非等单一市场的依赖度,才能更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给。
2.加快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争夺全球石油定价权
增加石油战略和商业储备,增强我国石油供给和平抑市场价格的能力,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我国石油定价权的重要手段。在争夺石油定价权的过程中,我国仍应加大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改革国内石油市场、增加石油储备。
3.加快中国天然气期货市场建设,理顺国内价格机制
我国应以网运分开、放开竞争为突破口,推进天然气市场改革。通过立法,要求管输业务及相关储气、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允许和鼓励多元投资主体进入天然气领域。通过建立充分竞争的天然气市场,全面提高天然气供给能力。在此基础上,推进建设东北亚区域性天然气期货交易市场。
(二)加强国内网络安全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1. 加大国内管网和输电网络建设和安全保障。
2.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海上和陆上通道建设。
3.加强输电网络和煤炭运输通道建设。
4.加大能源储备设施建设,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三)加强资源勘探与勘探技术进步、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1.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2.大力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二、经济方面
(一)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提高国内保障能力,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供给结构
必须推动能源生产革命,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二)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实现绿色低碳消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必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建立更为高效、竞争充分的能源市场
要坚定不移推进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互利互惠,多元合作,建设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和战略通道,增强海外能源供应能力。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实现开放条件下国家能源安全。
三、社会方面
(一)调整能源资源价格体系与税费体系,配合能源市场改革,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
(二)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目标及措施
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以科学的能源价格基本理论为指导,使能源价格改革的政策目标协调一致,通过科学的改革目标和系统性的改革措施设计,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促进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形成,实现能源科学转型,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推进能源价格改革的政策建议
1.统筹协调,做好能源价格改革顶层设计。
2.完善协调管理机制,保障能源价格改革的协调推进。
3.加强对能源价格的监管机制建设,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准确把握价格改革推进的时机和方式,降低改革对经济运行及人民生活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