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公司】深圳鞋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
——访深圳鞋业商会会长陈小鸣
□ 戴秀珍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制鞋产业发展形势和深圳改革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良好机遇,香港、台湾制鞋业大转移,一批龙头制鞋企业迁至深圳。与此同时,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制鞋类企业应运而生,并从小作坊生产起步经过近30 年的沉淀发展,如今的深圳已呈现出产业规模大、产品质量较高、产业聚集度高、生产配套完善等特征,产业布局、市场格局和供应链逐步完善,已形成了以龙岗为中心辐射珠三角的中高档皮鞋产业群。” 深圳鞋业商会会长陈小鸣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深圳鞋业商会会长 陈小鸣
内外倒逼,激发深圳鞋业优化产业升级
随着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制鞋产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涉足的细分领域越来越广阔、越来越专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时尚产业之一,市场空间广阔,原有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大小制鞋企业800 多家,相关配套的辅助材料企业有1600 多家,贸易公司有500 多家,其中港资和台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占70%,年产值超过一亿元的大中型企业近百家,产品销往世界160 多个国家及地区。深圳的制鞋产业每年产值达1200 亿元,上缴税款100 多亿元,总产值和总产量占全省八成,从业人员超过50 万人。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皮鞋制造大市,但却不是皮鞋制造业强市。尤其是大批代工国际品牌皮鞋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面临着内外倒逼的严峻态势。
究其原因,陈小鸣认为,“从全球鞋类消费升级的视角分析,深圳鞋业企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和拓展自主营销渠道的活力不足;充分利用深圳市扶持产业转型升级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信息不畅;缺乏资源有效配置的渠道和商贸信息共享平台,发展速度远远不及制鞋产业起步较晚的厦门、温州、台州、成都等地,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深圳市各类鞋品流通贸易企业约有500 家,已拥有一批竞争力强、网点多、铺面大的鞋制品零售企业及经销商、代理商、进出口贸易商,但全市尚未有一个囊括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策划贸易、产品展示、连锁零售的鞋类“全行业”的社会组织。正是面临内外倒逼的严峻态势和全球鞋类产品消费升级,业内诸多企业积极呼吁成立全市性的鞋业行业自律组织, 便于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 承接政府转移服务职能项目, 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政府政策,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生产制造优势,扬长避短,优化产业升级,重新塑造深圳制鞋产业的新形象。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深圳市鞋业商会应运而生。
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只是技术创新,还有设计创新。
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拓展营销渠道
就当前深圳鞋业的发展态势,陈小鸣分析:“站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越来越凸显和全球消费升级及需求多样化、智能化发展机遇的角度,深圳制鞋企业创新力度、培育自主知名品牌、产品设计和拓展营销渠道的活力不足;充分利用深圳市扶持产业转型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信息不畅。为解决此类问题,深圳市鞋业商会成立后,在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等方面对鞋类企业进行扶持,呼吁政府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资助与奖励、金融中介杠杆放贷、贴息等多种形式,扶植中小鞋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创立品牌等,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制鞋行业企业的发展。”
在提升竞争策略中,产品设计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为要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只是技术创新,还有设计创新。为此,鞋业商会整合了全行业设计、技术骨干、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制造平台、个性化品牌运营平台、时尚设计产业链平台。依靠铸造品牌、擦亮品牌,勇敢地摆脱“制鞋车间”的掣肘,向智能化、品牌化、时尚化的制鞋产业升级。
微信、电商、技术服务、贸易,鞋业迎来新契机
“深圳市鞋业商会将会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建好商会的官方网站、QQ 群、微信群,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创客平台,带动项目的发展。今后,我们的项目主要是应用‘互联网+’ 打造一个‘原创鞋类设计师孵化平台支持系统’,即信息共享
和互动的支持系统,将原创鞋类设计师与辅料商、生产商、服务商等有机连接,快速为设计创意的转化提供服务,以支持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转化为实际价值。”陈小鸣如是说。
通过自身的网络平台将行业推介出去,通过内部交流平台互通信息,通过“互联网+”的知名度推动互联网的交易平台,把第三方参与者、卖家、买家的资源整合,在O2O 领域得以迅速落地铺开。真正做到利用“互联网+” 为传统行业提供新的机会和服务,构筑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两化融合,培育出更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
未来,深圳鞋业商会将会加大四大项目的建设:包括筹备深圳高端女鞋文化创意园、中国( 深圳) 女装鞋产业标准联盟、深圳国际鞋业展览会和成立深圳市鞋业产业基金。目的在于要让深圳女装鞋走向国际市场,世界女装鞋看深圳,全面提升深圳高端女装鞋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