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仁化】再访广东仁化县“干群会客厅”

再访广东仁化县“干群会客厅”

——干部与群众的“约会”,筑起直联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连心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姚冬琴|广东仁化报道

每周一晚8点,仁化县的领导干部与群众有一场风雨无阻的“约会”。在仁化县体育馆,一间挂有“干群会客厅”牌子的房间,轮值的县领导会见一批又一批企业代表和村民,企业代表提出企业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村民提出土地纠纷等问题,县领导细心询问,耐心记录,把矛盾融化在一杯清茶、几句关切中。

“干群会客厅”的构想实施于2013年年初,并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提出的“要建立起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制度,真正解决好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结合广东实际,探索建立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形成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确保群众的诉求有人听、群众的困难有人帮、群众的事情有人办,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到实处”的讲话精神,对工作方式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完善。

“干群会客厅”在广东省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还引起了全国不少地方政府的关注。2013年8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来到仁化报道“干群会客厅”,当时,仁化县委书记刘锋对记者说:“政府官员要接地气,就是要让老百姓觉得我们官员不是在作秀,是真正打开心扉,愿意听他讲话。我们要让老百姓有信心,来这里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是可以倾诉的。”

仁化“干群会客厅”运行得怎么样?时隔两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再次来到仁化,寻找问题的答案。

p18-1

p18-2

2014年进京“零非访”,领导值班“面对面”为群众解决问题

根据仁化县信访局提供的数字:2014年,全县群众到市集体上访批次、人次,同比下降25%和9.8%;到省集体上访批次、人次,同比下降33%和6%;实现全年群众进京“零非访”(编者注:指没有出现进京非正常访问的情况)。

“去年,仁化是韶关全市两个没有进京非访的县之一,也是到市里、省里上访批次人次双下降的县之一。我认为是“干群会客厅”起了较大作用。把很多矛盾化解在喝茶聊天中。”仁化县一位主要领导说。

2013年2月,主题为“干群沟通零距离,民情冷暖记心田”的“干群会客厅”制度正式在仁化县推开,县四套班子领导轮流在每周一晚8点到10点值班,与群众直面沟通,在喝茶聊天中解决群众问题。

2015年7月7日,记者在“干群会客厅”办公室,负责该项工作的仁化县社工委副主任邓堂忠向记者展示了厚厚一叠的“干群会客厅情况一览表”——县领导每次座谈对象、话题、处理结果、解决跟踪情况等都逐一、详细记录。

“领导一晚上接待的群众,最少的也有6批,多的有十几批,原定周一晚8点到10点的时间常常要‘拖堂’,延长到11点多。”邓堂忠对记者说。

“群众也会选择的。”邓堂忠还笑着告诉记者,“书记、县长值班时,来访的群众尤其多。 ”

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仁化全县开展干群会客活动1284场,参与群众1651批、3398人次,受理各类问题和事项1865宗,现场解决471宗,协调解决累计1763宗(其中企业相关事项74宗),正在跟踪督办102宗,采纳意见和建议135条。调处率100%,办结率达94.5%。

“干群会客厅”刚开始实行时,有人曾质疑“干群会客厅”是作秀。是不是作秀,唯有坚持实践才能证明。经过两年半的实践,“干群会客厅”运行得更加规范。邓堂忠告诉记者,每周五晚上至下周一中午,仁化电视台仁化频道会滚动播出县领导会客预告;县体育馆电子屏幕也会在会客当天播放会客领导基本信息,以方便群众了解有关信息,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

“群众知道,星期一晚上,反映情况一定有县领导在。”仁化县参与过会客的领导对记者表示,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按时定点接待群众,而且要按照“首办责任制”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谁首次受理、谁跟踪到底”,尽量将事项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的责任制度。首次接到事项的县领导为首办责任领导,对事项的办理情况负责到底,进行全程跟踪、全程督办,做到包了解情况、包协调处理、包督办事了、包事后回访。

同时,今年6月,仁化“干群会客厅”制度已延伸到村(居)一级,每周三与村民“面对面”,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p19-1

p19-2

为群众、企业办实事

现在“干群会客厅”已经被仁化县的领导、企业家和群众接受了,但在一开始却不是这样的。

“有些领导不理解,认为白天工作那么辛苦,为什么晚上还要来接待群众,不是已经有信访局了?现在他们也逐渐理解‘干群会客厅’的意义了。”仁化县一位主要领导说。

邓堂忠告诉记者,领导们都很积极,8点开始会客,有的7点半就来了。只要是来到会客厅的群众当天都要接待,“拖堂”是常有的事。

“2013年,‘干群会客厅’还没有深入人心,怕没有群众来,我们还要专门去约请一些群众和企业家来到会客厅,包括信访局那边排查出来的一些重点线索。现在,来‘干群会客厅’的人很多,每晚都需要‘像银行办理业务一样排队领号’。”邓堂忠说,“干群会客厅”和信访局的氛围截然不同,群众去信访局往往是气冲冲去的,而来到干群会客厅,喝上一杯茶,看到领导干部利用休息时间,亲切聊天,一般都会心平气和。

记者了解到,到“干群会客厅”做客的企业家主要是谈论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希望政府协助解决。群众则主要是谈论山林纠纷、土地纠纷、社保医保等问题。而“干群会客厅”形成了一种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的快速反应机制。

7月7日,记者到“干群会客厅”采访,还遇到了一位仁化县煤炭公司退休的老干部。他告诉记者,通过“干群会客厅”,他和他的老同事们顺利解决了退休工资没有足额发放的问题。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不仅领到了足额发放的退休工资,而且还补发了前几年的工资。

“干群会客厅”不仅为群众办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还致力于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鸿伟木业(仁化)有限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创建于1993年,总部设在仁化县。该公司2012年11月启动投资4.3亿多元,上马年产22万平方米均质刨花板及其深加工项目。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辉曾四次走进“干群会客厅”,反映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张辉反映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张辉说:“企业经过14个月建设建成投产,完成了别人要18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个速度在全国同类行业内创造了奇迹,非常感谢‘干群会客厅’,利用这种平台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跟那种信访的方式,还有我们去找(各职能单位)每个科室的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这个方式真的能解决问题。”

从解民忧到汇民智,设“金点子奖”鼓励民众建言献策

“在‘干群会客厅’,我们鼓励群众为发展建言献策,比如仁化旅游怎么搞,仁化的建设怎么搞,提供了公民参与的平台,大家一起协商解决这类问题。”仁化县一位主要领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干群会客厅”从了解民情、解决民忧,发展到听取民意、收集民智的平台,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比如,通过会客厅活动,县政府吸纳群众关于规范管理和扶持发展“农家乐”的建议,出台了《仁化县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的优惠办法》、《仁化县“丹霞仁家”经营户(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丹霞仁家”创建以来,共实现经营收入1亿多元。

石塘镇吸纳群众关于规范发展石塘古村酿酒技艺的建议,形成了“结合古村旅游开发,打响堆花米酒品牌”的战略,石塘米酒产业有了飞跃式发展。2014年该镇堆花米酒产值720多万元,同比增长50%。石塘镇还成立了堆花米酒酿酒协会,酿酒作坊从原来只有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约80家。

在让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基础上, “干群会客厅”还在继续丰富主题活动,拓宽内涵。

2014年春节前夕,寒气袭人,但会客厅里暖意融融,一位位仁化外出人员代表激情满怀,为家乡的建设建言献策,真正做到“知外出务工人员情、暖外出务工人员心、集外出务工人员智”。

一位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表示,这种形式的交流方式非常好。“这说明政府是非常愿意听取一些民意。我们在这里有机会能听到一些政府领导他们给我们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同时我们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一些建议或意见,我觉得这样非常好。”

截至目前,仁化全县均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走进干群会客厅”主题活动。

此外,仁化县“干群会客厅”还开展了“公”、“检”、“法”三长走进干群会客厅专场活动。黄坑、大桥、董塘、红山、长江、石塘等镇还开展了“美丽乡村大家谈”主题活动。

下一步,“干群会客厅”还计划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建言献策。具体做法是,设立“金点子奖”等奖项,对被采纳的建议和意见,给予一定奖励,激发群众积极到会客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干群会客厅”逐步引向主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轨道。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