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的新仁化】保护青山绿水,就是守住金山银山

绿色崛起的新仁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邹锡兰|广东仁化报道

p4

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仁化县坐落在粤、湘、赣三省交接地。这里“七山二丘一分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丹霞山就位于仁化县境内。

作为广东的欠发达地区,仁化县奋起直追。根据《2014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仁化县位居全省28个山区县(市)经济综合发展力第三名。2012年起,仁化县GDP和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均实现“三年三突破”:GDP分别突破70亿、80亿、90亿大关,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突破4亿、5亿、6亿大关。仁化是怎么做到的?

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仁化县围绕生态做文章,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仁化又有何发展秘诀?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于7月初走进了仁化。

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

“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7月8日,仁化县委书记刘锋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仁化县作为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属于广东的生态屏障,仁化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即使现在暂时没有效益,但是今后价值会越来越高。”

怎样做好生态文章,再进一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仁化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的工作重心。“特别是现在老百姓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课题。”刘锋说。

做广东北部生态屏障

仁化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广东省韶关市区。仁化县境内山地70%,丘陵20%,小平原10%。在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仁化县被列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盛夏时节,无论是在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的果园里,还是在千山涌翠、层林尽染的青山上,抑或是在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锦江畔,处处都可感受到仁化的“绿色”魅力。

以加强环境保护和全民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2015年仁化县重点要做好的八项工作之一。仁化县县长王晓梅谈到,2015年,要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进主干道景观林、碳汇林、森林公园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将110万亩生态公益林、主要江河和道路沿线林区纳入封山育林范围,建立500亩生态林建设示范点和义务植树基地,积极开展“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活动。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要严把项目建设环评审批关,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落户,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朝着“生态、活力、幸福”新仁化的建设目标,仁化县正在路上。

p6+2015年6月,韶关市委书记蓝佛安在仁化调研

2015年6月,韶关市委书记蓝佛安在仁化调研

“丹霞彩虹”点亮美丽乡村

“接下来,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已经吹响了号角,并且做好了一系列的规划,围绕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将丹霞山周边的村庄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村庄景色和丹霞山景色相辉交映的一幅美丽的蓝图。”刘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今年3月,在广东省委农办组织的广东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申报竞选中, 仁化县申报的“丹霞彩虹”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赢得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

新农村示范片的竞选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连点、连线、成片推进连片示范工程,辐射带动各地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丹霞彩虹”将在环丹霞山沿323国道和106国道40公里区域,选定交通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长坝村、古洋村、黄坑村、瑶塘村、张屋村、黄屋新村和夏富村等7个特色主体村,规划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五园(家园、田园、果园、校园和工业园)化一园,将乡村变景点,并辐射带动辖区内大桥、周田、黄坑、丹霞街道4个镇(街)50个自然村,连点、成线、拓面,打造世界级风景名胜脚下的美丽乡村带——“丹霞彩虹”,呈现“全景仁化”。

刘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广东省委农办组织这次广东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申报竞选,不是按名额平均分配的,而是要进行“PK”的,“看你前期的基础和准备,最主要是看发展理念,以及未来你的发展思路能不能兑现。”刘锋说,“丹霞彩虹”包括7个主体村,就像7颗明珠串在一起,“既是当地村民繁衍生息之地,又对外开放供游人休闲小住。”

刘锋还表示,“丹霞彩虹”辐射50个自然村,估算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

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仁化县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仁化县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将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特色鲜明建筑美、生态自然环境美、产业发展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要求,构建环丹霞山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努力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粤北山区特色美丽乡村。

仁化县决定从2015年起,连续6年每年安排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2%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美丽乡村各项基本建设的投入和奖补,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此外,建设过程中也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p7+2015年7月,韶关市代市长骆蔚峰在仁化调研

2015年7月,韶关市代市长骆蔚峰在仁化调研

独有旅游资源带动民生

仰止丹霞,回望人家。有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作铺垫,仁化县正在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民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1988年以来,丹霞山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被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荣膺为世界自然遗产。因为独特的丹霞地貌,丹霞山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然而,丹霞山脚下的仁化县知名度却没那么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仁化县面临“只知丹霞山,不知有仁化”的困境。

在仁化县委书记刘锋看来,未来,旅游业将是仁化县异军突起的产业。刘锋表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围绕“神奇丹霞,美丽仁化”的发展定位,按照“人心向旅、规划引旅、项目强旅、服务优旅”的发展思路,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全面加快旅游工作谋篇布局,打造仁化旅游“升级版”。

数据显示,仁化县旅游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327.2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4%,其中过夜人数104.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5%,实现旅游收入18.52亿元,同比增长12.21%。

记者了解到,2015年,仁化县将重点推进八大旅游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15亿元。其中,有5个旅游项目为环丹霞山项目,包括宝能国际旅游度假项目、梦幻丹霞项目、广东丹霞山博士生态园实业有限公司、丹霞山南门古洋水乡度假区项目、丹霞山北门水上入口综合服务区项目。此外还有丹霞山1号、升源温泉度假项目、瀛枫温泉开发项目等3个旅游项目。目前各个旅游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按期完成投资进度,1—5月完成投资额2.4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仁化县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加快乡村农家乐、乡村旅游建设的措施,目的就是让一大部分农民通过农家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得到致富,从而使他们能够提高经济收入,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避免农民再去砍树、毁山。”刘锋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仁化县将重点培育一批以“丹霞仁家”为品牌的“农家乐”和“洋家乐”,在全县形成“既有环丹霞山项目大月亮,又有乡村生态项目小星星”的“众星拱月”旅游新格局。

所谓“丹霞仁家”,就是指地处乡村、水边、古村、山野等处的古村人家、山里人家、水岸人家,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证照齐全,符合统一规划要求,利用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给游客带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独特体验。“洋家乐”则是“农家乐”的升级版,旨在吸引更多的外籍游客。

近年来,仁化县推动的“丹霞仁家”旅游项目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仁化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p8+仁化县县委书记刘锋(前排左二)调研周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建工程

仁化县县委书记刘锋(前排左二)调研周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建工程

p8-2+仁化县县长王晓梅考察丹霞火车站用工情况

仁化县县长王晓梅考察丹霞火车站用工情况

精耕细作,打造“五型”工业

“旅游将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旅游是富民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增长作用比较缓慢,所以目前还不敢把工业丢掉。”刘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仁化县也很注重工业布局,近年在走一条“生态型、节约型、科技型、创税型、规模型”工业之路,即“五型”工业。

据介绍,仁化县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资源主要有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凡口铅锌矿和世界领先生产设备技术的锌冶炼企业——丹霞冶炼厂。

目前,凡口铅锌矿保有铅锌矿地质储备3186万吨,铅+锌品位大于13.8%,折合铅锌金属量约450万吨,综合利用价值高。凡口铅锌矿经历50余年发展,目前已具备日处理矿石5500吨,年产18万吨铅锌金属量的采选综合生产能力,是亚洲生产能力最大的铅锌矿山。

2014 年,仁化县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达到47.6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2.4%。增加值19.6 亿元,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6.2%。

但是,仁化县的有色金属产业也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仁化县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森林密布,农林产业发达,境内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著名旅游胜地,环保责任重大。

在此背景下,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应运而生。基地目标定位为充分发挥仁化县铅锌及稀贵金属资源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批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企业,构筑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有色金属产业高度聚集的“生态、节约、科技、创税、规模”五型产业基地。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要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上一家企业的生产废料作为下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形成非常高效率的循环,把有色金属的价值‘吃干榨尽’。”刘锋说,这一是为了减少污染,二是为了增加就业。

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曾韶基告诉记者,基地是2009 年8 月创建的,总体规划于2010年5 月由中南大学编制完成。区域环评报告书由中山大学编制完成,并于2010年9月获得韶关市环保局的批准。

2011 年1 月,该基地被广东省经信委认定为“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并且是其中唯一一个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013 年7月,基地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广东省经信委专家组的中期评估。

曾韶基介绍说,经过将近6 年的建设时间,现在入驻的企业有20 家,行业涉及铝型材、氧化锌、蓄电池、机械加工等。其中已投产的有14 家,2014年总产值达到6.28亿元,税收1240万元。

根据规划,基地建设期限为2009年—2020 年,拟引进投资50 亿元,全面建成后,可实现总产值150 亿元,税收10 亿元。

“基地对环保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个厂的排水都要达标排放,24 小时监测。达标排放之后还要到基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保证达到环评要求。”曾韶基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已经入驻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韶关富鑫科达有色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韶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他2011 年在这里买了40亩左右土地,2014 年开工建设,总共投资七八千万元。“在环保方面我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因为整个环评都是我在跑的。新环保法出台以后,确实提高了企业环保成本,减少了利润空间。但现在行业内走的是另外一种思维了,要舍得投入环保。 如果不环保,干脆就不要做了。”曾韶生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