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王老山:努力建设全国示范性保护区

岑王老山:努力建设全国示范性保护区

文/王俊 陈盛文

p43+杜鹃花海

杜鹃花海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部百色市境内,横跨田林、凌云两县,地处南亚热带东部山地湿润类型气候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南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混交林,垂直带谱森林生态系统和黑颈长尾雉、叉孢苏铁、伯乐树等珍稀濒危物种。

2007年4月,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成立晚、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高层次科研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推动保护区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管护水平,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设有序,管理科学

综合考虑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定位、生态体系及生态文化的要求,有序推进生态保护圈、森林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和科研宣教基地等项目建设。

依据生态环境现状和主体功能区区划,坚持保护优生和自然恢复为主,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防潮能力,构筑以达龙坪保护管理片区为中心的岑王老山保护区生态保护圈。

坚持以“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发出以森林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的岑王老山森林生态旅游,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野生动植物相关产业,带动周边群众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以自然保护区达龙坪保护管理片区为核心,建设科研宣传基地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加强与各大学院校和科研所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集中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以森林生态、民族风情为主,充分展示区域民族生态文化特色。

除有序开展项目建设外,保护区管理局强化科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以保护区基本情况、资源本底调查、科研监测为基础,建立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效管理和组织保护区各类数据,随时查询保护区各种信息和数据,及时、动态、科学、准确地提供相关决策信息和管理措施。

开展科研监测活动,根据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特征,积极开展黑颈长尾雉种群调查及黑颈长尾雉监测工程,充分掌握黑颈长尾雉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科学决策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p44-1+黑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p44-2+猴子洞瀑布

猴子洞瀑布

强化科研,提升知名度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和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和教学机构合作,开展了“黑颈长尾雉回归实验”、“西南桦优良种质资源无性扩繁技术示范推广”、“蒜头果种质资源保护、繁殖和利用技术研究”、“掌叶木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等科研项目,并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发表了多篇专业学术论文。

建立岑王老山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繁育研究中心,完善黑颈长尾雉、掌叶木、蒜头果等珍稀动植物培育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此外,为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护区管理局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及保护区网站建设,及时广泛地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建设成果,深入保护区内村屯,学校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林、绿色学校等活动,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莽莽的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宛若南亚热带生物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吸引着众多的中外科研工作者、游客到此探索考察、旅游观光。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创造条件保护好这片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珍贵的生态宝库。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