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看点】东楼村古村落及古遗迹

东楼村古村落及古遗迹

东楼古村落位于北回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北通东江,南近大亚湾,属潼湖冲积平原地带,为丘陵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果树种植业和原生态休闲旅游业,以山地、水田为主,土地平坦,生态环境优美。

据古村落内的古坟墓碑记载,在明初(约公元1368年)开始,就开始建村。东楼村原名东流村,年末明初,洪、冯、杨、鸡、吴先后在此结庐而居,明初年间,自袁姓从东莞上茶园移居于此才正式立村,取名为东流,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原属潼湖流域。聚落成莲花形分布,背靠南面山,面向潼湖。潼湖畔沃野千顷,水源充足。村落依山傍水,田园锦绣,一派鱼米之乡。

p58-1+洪氏祠堂——敦煌堂

洪氏祠堂——敦煌堂

p58-2+三姓公祠——侯王宫

三姓公祠——侯王宫

一、古建筑简介

1.古围墙。围墙底基宽1.5米,4米多高,面宽40厘米,计长2公里,全部用青砖砌成,三年告竣。据老人说:围墙用的砖石全部由帆船经海路运来。

2.冯氏祠堂——始平堂。冯氏祠堂建于西门,名为始平堂。

3.洪氏祠堂——敦煌堂。洪姓落基早,在村中心地带,土地充裕,建了一间宽10米、深36米的三进宗祠,名为敦煌堂。

4.袁氏祠堂——汝南堂。袁氏祠堂建于东门,名为汝南堂。

5.三姓公祠——侯王宫。在东流古村落外围——河边还有一处庙宇,是康熙年间,为增强东流的凝聚力,三姓族长筹备兴建,作为三姓集体活动场所,建成后供奉宋末名相文天祥,门前挂“三姓齐心千秋共庙,五门协力万代同村”楹联,名为庙宇,实为三姓的公祠。

6.泰兴大屋。屋坐东向西,宽28米,深25米,正屋按上五间、下进五间的形式布局(即八房二厅)。泰兴大屋雍容壮观一气呵成,堪称潼湖房屋之首,与冯氏祖祠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虽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巍然屹立,整体结构基本完整。

p59-1+东楼村的南螳螂拳

东楼村的南螳螂拳

p59-2+东楼村的民间小吃红团

东楼村的民间小吃红团

p59-3+“镇村之宝”——贝壳雕刻

“镇村之宝”——贝壳雕刻

p59-4+惠州市文物保护领导专家来陈江街道调研文化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惠州市文物保护领导专家来陈江街道调研文化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二、文物、古迹简介

1.东门门楼及石匾。东门的门楼依在,正方有一石匾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字,为端正的欧体字。

2.西门门楼。西门的门楼依在。

3.古榕树。古村落内有6棵百年以上的古榕树,是古村落的“见证人”。

4.“镇村之宝”——贝壳雕刻。由古村落老人洪利良保存着一对上百年的贝壳雕刻,内容主要是《三国演义》的故事,被东楼村民当作“镇村之宝”。

5.古状元石碑。古村落有两块石碑,碑上分别刻有“欢承五代采舞璇闺”和“赐状元及第林鸿年拜书”字样,为林鸿年所书。

林鸿年乃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署“林鸿年拜书”,这块石碑距今已160余年,且为状元所书,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6.古坟墓。在古村落内有两座古坟墓,根据墓碑记载,该坟墓为明代洪氏祖先之墓。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