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貌】乡村美如画
——河北省廊坊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纪实

p-4-1

固安县林城农村村貌

p-4-2

永清县董家务村的农民运动会

p-4-3

三河市查马坊村整齐的村街道路

《农民日报》 记者 庞博 ●刘玉 马珉璐

11月7日傍晚,当朝霞洒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知子营乡,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图画随即展开:街道一边是郁郁葱葱的花草,一边是修整一新的农家小楼、院落,孩子们嬉戏正欢,村里的老人坐在躺椅上悠闲地聊天。“现在村里的环境比城里还美,家家户户用上了冲水的厕所,村里整洁干净美观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马庆村党支部书记李义高兴地告诉记者。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自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攻坚战打响后,廊坊市把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破解资金瓶颈,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培育产业激活内生动力,“廊坊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速。

大投入,美丽乡村展画卷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这一点上,廊坊人心里非常清楚。所以,当农民群众在谈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时,总是异口同声地发问:好事是好事,不过钱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也是廊坊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

政府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此,廊坊的决策者有着清晰的认识。自行动开展以来,廊坊市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重点村实行“以奖代补”,各县(市、区)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原则,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然而,农村面貌改造,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

思路决定出路,撬起开山的斧。为打破过去“财政推动、大包大揽”的模式,廊坊市不断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注重市场化运作,村企合作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和在外打工人员回报家乡,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合力。

在香河县,记者了解到,该县在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活动,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赠支出。香河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捐资500余万元支持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香河安旭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17个村街无偿捐助价值210万元的垃圾清运车和制式垃圾箱……

邵道庵村是三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品村,今年村里垃圾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而资金就是村干部带动村内企业老板共同捐助的。如今的邵道庵村村容整洁、村民富足,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真要感谢村干部和村里企业老板为村里作出的贡献!”这是邵道庵村所有村民共同的心声。

光有财政的投入和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在外打工人员的捐助还不行,必须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一场“人民战争”,才能实现面貌大提升、环境大改善。

对此,廊坊一方面宣传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现实意义、长远影响,一方面鼓励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安次区东李庄村从“四清”入手,清理垃圾,拆除私搭乱建,建立村规民约,组建村环卫队。村民施明说:“村民都很关注这个进展,天天来看,经常帮着规整,或者运运器材、材料,大家都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过上好日子。”

据了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廊坊市还积极整合有关部门涉农资金,以项目形式打捆使用,重点倾斜。全市整合市级以上项目资金8亿多元,其中,有8000多万元调整落实到133个省级重点村。

p-7-1

在永清县韩村镇九兴社区,保洁员正在清扫农村街道

p-7-2

改造提升后的固安县屈家营村

p-7-3

干净整洁的永清县董家务新农村

分层次,农村面貌换新颜

走进安次区杨税务乡孟村,农家院的房前屋后已看不见堆放的柴草,厨房里明亮整洁。村民刘红梅见到记者,话匣子打了开来:“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沼气建设要记头功。”

作为廊坊市省级重点村,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孟村广泛推广沼气建设,目前基本实现家家有沼气。沼气池多了,农家院干净整洁了,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翻开廊坊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记者看到,133个省级重点村将全面落实15件实事,年底前完成民居节能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和绿化6件实事;38个精品村将高标准实施改造提升,打造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可看、可学、可推要求;剩余村街为达标村,主要做好“四清”、“四化”,重点在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绿化等基本民生项目上达到标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大城县平舒镇王裴庄村是此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达标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春生告诉记者,早晨7点村民们就会陆续把家里垃圾运往集中收集地,村里建了11个集中收集的垃圾池。

此外,按照达标村的标准,王裴庄村还先后硬化了主街道,铺设了污水处理管道,修建了公厕,街道两侧安装了路灯,粉刷了街道两侧建筑物,村街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分层次、按类型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廊坊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都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改造办法。霸州市根据各村(街)基础条件,分三类确定改造提升目标:达标村要完成6件以上实事,示范村要完成10件以上实事,精品村要完成12件以上实事。三河市采取“点、线、面”联动的方式推进改造提升,点上打造7个样板村,线上以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村为重点确保年内完成改造提升任务,面上所有村(街)能干一项是一项,确保村村有动作……

装马达,田园处处奏欢歌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突出其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核心作用,是廊坊人给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装上的一个高速马达。

在一产上,廊坊依托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农业,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在二三产业上,鼓励引导城市工商企业向农村扩散、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依托其技术、研发、资本优势,集聚农村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实现城乡产业互动融合,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

香河县刘宋镇的实践就是一个极好的注脚。

今年,刘宋镇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荷花之乡”创建工程,藕荷这个新兴产业成为了刘宋镇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刘宋镇党委书记张锦山告诉记者,现在的万亩藕荷,从10月份起大面积出藕,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可实现收益30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2000人就业,种藕户年人均产值1.2万多元。

“现在,我们刘宋镇的居住环境变好了,全家人吃过晚饭到荷塘散步已经成为村民的固定休闲活动。我们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那样有优美的散步场所。”刘宋镇村民苗鸿宇高兴地说,“我原本打算到城里买房,但看到刘宋镇的居住条件正一步步改善,便放弃了去城里生活的想法,现在住在刘宋镇,我感到很自豪。”

有数据显示,廊坊通过在133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和已有的53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率先实践,引导扶持,已启动实施一产项目28个、二产项目445个、三产项目321个,总投资157亿元,带动了2.1万农户增收致富。

如今,廊坊已有3049个村街完成“四清、净化”,占到了村街总数的94.6%。其中,省级重点村已启动实施“15件实事”项目1400余个。但廊坊人并不满足,他们正以筚路蓝缕的坚韧,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地向前迈进,去实现新时期的农民梦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