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拾趣】“粗”吃羊肉泡馍

p-11

“粗”吃羊肉泡馍

吃羊肉泡馍,整个馍要自己慢慢掰,每一个颗粒都要黄豆大小,而且最好粒粒都带皮。不习惯,实在是掰得很累,于是颗粒酒愈来愈大,最后都有蚕豆大了。叫来服务员把掰好的馍回厨房去加配料煮一下,不一会儿,服务员端着碗回来了,非常客气的说:“先生,您掰得太粗了,厨师说煮起来口感不好,麻烦您再掰细一点。”竟然被厨师退货!还要再掰,不过想想也有意思,要是就这么将就煮了,我们吃了觉得不好,那不是砸了他家的招牌?

两面黄VS方便面

在上海采访期间,各式各样的江南风味浇头面、煨面大概都能找到,但是却一直找不到传统的“两面黄”!大大小小面馆的菜谱上根本不见“两面黄”的踪影。每次一打听,回答总是“太麻烦,老早就不做了”。

最后,在上海著名的老字号“鸿瑞兴”采访时,跟鸿瑞兴的是亮老师提到两面黄,是亮老师当即吩咐厨房做一份两面黄,让我们见识一下。

两面黄一上桌,一行众人不禁莞尔,原来这就是传统的两面黄吗?这是现代版的两面黄,是亮老师笑着解释,传统的两面黄,要把煮好的面条沥干,放在锅里小火慢慢煎,煎到两面焦黄才算完成。现代人的生活步调快,谁也等不及这慢工出细活的两面黄,于是现代的做法就是直接拿出面盘好,放在特质的夹子里下油锅炸,炸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究竟一份两面黄要煎多久?上海朋友这么回答,据说有一位做两面黄的厨师,把面盘好下锅,开小火慢慢煎,然后就到对面的茶楼听评书;听完一个段落后,回到厨房,翻个面,然后再到茶楼接着听,再听完一个段落后,回来,两面黄刚好起锅。

冬瓜糖VS糖板油

一行人到达苏州的时候,正是初春,也正是季节性食品“酒酿饼”上市的时候。最早以酒酿饼闻名的老字号是位于苏州观前街的“黄天源”。不过近年来每到春季,对面的“采芝斋”也推出现做的酒酿饼,两家门前都大排长龙。

既然到了苏州,又正好是品尝“酒酿饼”的季节,不买上两个真是对不起当季美食。于是也排了老半天的队,终于买到四个酒酿饼,两个豆沙馅、两个玫瑰馅。说实在的,现做的酒酿饼,温热香甜之中散发出淡淡醩香,确实好吃而且非常有特色。吃到一半,突然觉得内陷的口感有些特别,仔细一看,是一个晶莹透亮的方块,口感柔软,味道香甜。正在怀疑究竟是甚么食材,其中一位伙伴说是“冬瓜糖”,酒酿饼她吃过无数次,肯定是冬瓜糖。

一行人之中只有她曾经在苏州附近上大学,算是个苏州通,于是大伙不疑有他,吃得津津有味。

隔天,专访金鸡湖大酒店的陈能老师,因为他本来是专业面点师,于是我们请教他苏州的甜点为什么要放冬瓜糖?“冬瓜糖?”陈老师一脸狐疑,“谁在酒酿饼里放冬瓜糖?没听说过!”“那么,内馅里一块晶莹透亮的是什么?”答案让人大吃一惊!伙伴中几位年轻的女同事立马花容失色。原来苏州甜点,常常会在内馅里加一块猪板油丁,而且是事先拿糖腌制好的“糖油板”,这样内馅油脂充足,口感更佳!

叹息失传面食

在北京进行调研时,经过安排特别走访了北京小吃的泰斗陈连生老先生,以前只知道陈老先生对于北京的小吃、相关的典故了如指掌,没想到他对北京面食的来龙去脉也如数家珍。

陈老会吃会做,而且能说能写,一行人听得如痴如醉,直咽唾沫。特别是当陈老先生谈到许多今天已经失传的面食与习俗,众人无不扼腕叹息。

没想到,在天津调研时所采集到天津传统的捞面宴席“五卤面”,一端上桌,四样炒菜、四种菜码、五种卤,竟然与陈老所说的老北京的中档宴席“炒菜面”不谋而合,可见京津饮食文化上的交流确实关系密切。

被认作监督员

京津是进行中国面食的田野调查第一站,伙伴们大多没有田野调查的经验,总是有许多新鲜事。估计大多数的面馆服务员,经理也没有经历过这种阵仗。一群人对着一碗面指指点点。忙活了一阵之后,要几个小碗,大伙把面一分,尝尝味道,店里的服务人员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已经结账走人。

不过也有一次,店里的经理愣是追出门口,非常客气地询问我们是干什么的,解释清楚之后松了一口气!直跟我们说欢迎再来。原来他以为我们是卫生或是物价监管部门的工作小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