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是富民强县之路
--河北省临城县发展核桃产业的启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曹立群

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实行规模化的经营,产业化、工业化方式的管理,按照市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多样化及多层次的要求,确定经营方向,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结构调整,构建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形成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产业化扶贫的支撑,有利于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步伐。这是我们在河北省临城县调研时得到的最深体会。

启示之一,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产业做支撑。农民增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和发展强大的主导产业。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的地方,都是在政府引导下,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愿搞起来的。近年来,临城县把发展薄皮核桃产业作为突破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政府加强组织引导,同时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权益,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搞得扎实有效。

启示之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什么样的产业才适合临城县的实际?临城县宜林山场面积广阔,山区丘陵地带土壤构成以片麻岩为主,土质中性偏碱,钙质丰富,非常适宜栽种薄皮核桃。而且在临城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薄皮核桃宜种植、成本低、好管理,农户有一定的生产热情。临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薄皮核桃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着力推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启示之三,农业产业壮大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农民和国内外市场连接的重要一环,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就是临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绿岭的影响带动下,临城县又有48家公司和合作社投入到开发荒山、种植核桃中来,还辐射到河南、新疆、四川、湖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临城县龙头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才能推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启示之四,农业产业化必须有加强加长的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农业的工业化,把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工业理念运用到农业产业化中。临城县在薄皮核桃生产中,用现代的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和经营方式构筑起专业、高效、科学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坚持把薄皮核桃深加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安排专项资金对项目贷款进行财政贴息,引导企业形成产、研、加、销一体的产业链。

启示之五,农业产业化必须和科技创新紧密相联。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之源,临城模式告诉我们,贫困地区要努力促进农业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果企业不具备相应的资金、设备、人员等,可以联合大专院校采取合作的方式来构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开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启示之六,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有县乡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和市场的完整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利益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向农业优化配置资源,让企业和农户在产加销多环节受益。临城县委、县政府算促农增收的大账,算生态效益的长远账,坚持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路不动摇,逐年增加对薄皮核桃的财政投入,不遗余力地夯实根基,壮大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同时,县委、县政府把组织农民参与核桃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规模化种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