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临城

 

河北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李群江

当今世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临城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深刻认识县情,顺势而为,提出了“生态靓县、绿色崛起”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双赢之路。

树立绿色思维

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欠发达,要实现“补课”和“赶超”,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科学发展,越要重生态、重长远,稳中求进。

把握县情,找准优势。“七山二水一分田、经济总量小、人均少、欠发达”是临城的基本县情,生态完好是临城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我们辨证地看待优劣势转化,变习惯打“贫困”牌为主动打“优势”牌,变习惯打“资源丰富”牌为主动打“产业升级”牌。多年的实践探索,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变后发优势为成长优势”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市决策部署,符合临城发展实际。

研究政策,谋求长远。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为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新增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预示着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作为正在“打基础、增后劲、促发展”的传统资源县,谋求新发展必须跳出“矿尽城衰”的怪圈,努力实现由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由“以环境换发展”向“以绿色促发展”转变。“生态靓县、绿色崛起”战略的实施,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也是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临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目标即航标,思路决定出路。为确保经济巨轮朝着既定航标加速前行,全县上下一切工作安排以生态为纲、以绿色为本,全力做好“绿农、绿工、绿游、绿城”文章。“绿农”就是培育生态农业,做大做强优质林果、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绿工”就是打造生态工业,走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绿游”就是强力推进泛旅游产业化,做强生态旅游。“绿城”就是建设生态城镇,切实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确保年内建成省级园林县城。

 

培育绿色产业

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生态、绿色是基础,靓县、崛起靠工业。绿色崛起,就是要实现产业从“黑色、灰色”到“生态、绿色”的转变。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发展绿色经济、生态产业不是舍弃资源、否定资源优势,而是高效利用资源、放大资源优势。就水泥产业来说,临城石灰石储量多达10亿吨,我们在详研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多渠道走访争跑,促使国家建材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的冀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提升临城水泥产业,年产千万吨水泥基地县目标即将实现。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还出台了矿山企业“1+1”转型升级政策,鼓励引导矿山企业转型。利华矿业投资10亿元进行尾矿综合利用,正在申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其他30多家矿山企业已经或正在谋划投资机械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转型资金总额超百亿元。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我们彻底摒弃“剜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想,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项目,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河北临城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其产业定位是建设以现代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循环型经济示范园区。截止目前,奎山冀东水泥、庆华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绿岭核桃深加工、兴强矿渣微粉、高富氮化硅、吉懋阀门、博路天宝石油钻杆等百余家超亿元、超十亿元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总投资近200亿元,财税收入占全县收入的一半以上。

着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绿色崛起的引擎,也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的先导师。国家出台“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振兴产业规划后,我们结合临城实际,千方百计加大对接和发展力度。当前,以君俐药业为代表的生物产业、以维克莱恩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奎山冀东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发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我们借助冀中南经济区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的东风,用足用活省级经济开发区这一“金字”招牌,瞄准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创意经济等领域,加大引进建设力度,夯实“绿色崛起”基础。

 

  优化生态环境

建设宜业宜居和谐新城

绿色发展呼唤生态文明。顺应群众建设生态宜居美好家园的新期待,我们吹响了向国家园林城、卫生城进军的冲锋号。

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扎实开展全民铺绿行动,对县城主要街道进行补绿植绿,见缝插绿,建设“绿廊花区”。致力“一路一品”,建设美景畅游带,整体推进南郝线、红旗大街临城段、临城大道、京港澳高速连接线、石林高速连接线、东楼线等6条线路的绿化美化工程。同时,做足“水”文章,着力打造“两湖”(岐山湖、子龙湖)、“南水北调和泜河”、“圣景公园和旧城区水系”、“天台山瀑布”4个水系,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十二五”末有林地达到44.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5%以上,全县4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市级生态村,80%以上的乡镇建成环境优美乡镇,全力构建“园成绿块、路成绿带、田成绿网、山成绿脉、城成绿景”的生态新景。

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去年以来,全县上下齐动员,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全民“植绿”、集中“治脏”、重拳“治乱”、全面“治差”,确保年内建成省级园林县城。每年每个乡镇建成2个以上最洁净的农村示范点,奠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同时,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力促地绿、天蓝、水净,积极构建“半城山水满城绿”的发展格局。

扎实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绿色崛起的“过滤器”。作为河北省新“双三十”节能减排重点县,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统筹解决好节能减排、经济运行和财税征管的关系,围绕“十二五”和“双三十”节能减排目标,强化“治旧”和“控新”措施,2011年度我县位列新“双三十”单位减排目标第一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县单位GDP能耗为1.597吨标准煤/万元,节能建筑占比达到41.2%,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消减9.8%、12.7%、12.7%、8%,届时临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美,空气更清洁,人与自然更和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