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临城样本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沿着太行山区从西向东,地势由高向低呈阶梯状分布,丘陵、山区占去了全县总面积的85%,荒岗薄地生长出的是农民长期的贫困——临城,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很多年以来,这个农业小县城的主政者致力于荒山开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探索脱贫的出路。几经变更和选择,终将薄皮核桃产业确定为该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而在经历了四任书记五任县长的积极推动之后,走出了一条薄皮核桃产业化发展之路。临城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高达13.8万亩,年产1万吨,年产值4.3亿元。

按照现有的评价体系,如果仅从税收或是GDP指标看,主政者选择农业产业化项目,并非理想的选择。但若是站在农民增收的角度,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国的农民长期贫困是因为财产性收入的不足,最主要是工资收入以及经营收入严重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过多次选择,临城的主政者最终放弃了急于求成,而是甘于寂寞选择了大力推进薄皮核桃的产业化,最终也使得全县半数以上的农户受益。目前,进入盛产期的核桃每亩给农民带来纯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

表面上,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农业小县城脱贫致富的故事,但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庞大的国家而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几乎不可能。

农业的性质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前期投资大,周期长,如果政府没有适当的支持和补贴,农业的产业化便无从谈起。因此,引导工业产能向农业释放发展,是大势所趋。

这些年,我国的工业已经开始反哺农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都很重视,频频出台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但在很多地方,农业产业仍然没有实现大的发展,始终无法成长起来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也因此无法带动数量庞大的农户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主要的问题出在我国的宏观政策特别是一些财政、金融政策上,例如对农业的税收与工业企业实行同样标准,在财政补贴和金融信贷方面,农业相关产业并没有获得特殊的扶持和倾斜……这些都有待完善。

在这些问题上,临城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服务。该县重点培育了绿岭、绿蕾、新惠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深加工生产线补助资金,并出台财政贴息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项目贷款进行贴息,整合各类资金上亿元,帮助企业龙头做大做强。

这与河北省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该省积极倡导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采用补贴、贴息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上项目;整合支农涉农资金,按照统一规划,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发挥当地优势的大项目、好项目。

但在很多地方,大多数农业并没有如此幸运,主要原因是缺少政府政策为其创造一个基础条件。在此情形下要成长出大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几乎不可能。

临城的实践证明,在目前体制下,政府必须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再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

临城县的经验,或许可以成为许多欠发达地区通过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可供借鉴的样本。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