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文特色 创新社会管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西安报道

当你穿行于关中那片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的土地,看到蜿蜒的渭河河道,都会不由心生感慨:这片土地曾经主导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王朝兴衰的历史风尘。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关心的是,这里未来会是什么样?2011年,西咸新区横空出世,提出了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从那一刻起,一个宏大的现代城市建设理想开始浮现;也是从那一刻起,勤劳、奋进的陕西人开始对自己的现代田园城市梦有了更多的渴望和更加具体的认知。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多层级、多层次的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区、中心镇、重点镇、一般镇和乡村镇,可能有更多的层级,特别是对农村地区,会有一些产业的中心、文化休闲旅游的中心。西咸新区下一步需要将现有的一些村镇利用好,发展好。西咸的绿色空间,不仅是村落,还有一些休闲场所、旅游景点,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的环境。人文不是人造,因为旅游的内涵应该是自然的。现代田园城市内很多的村镇,体现出来的不应该是城市的感觉,还是应该有农村的韵味,这种生活方式才是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孟繁志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副会长

关于人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我谈几点看法。首先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已经确定了,既然成为一种模式,一要定性,二要定量,包括一些理论体系的支撑,究竟该怎么做是最主要的问题。具体的实施,不仅要有比较完善的战略,同时还要有一些近期的详细计划。人文发展跟资金有关系,没有资金,人文就没有办法发展。要获得资金,首先,可以建立产业基金。从政府和企业角度,都可以互赢。其次是风险投资。信托实际上也是一种基金,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人文,真正把现代田园城市建好。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

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存在致命的因素,带来严重的社会管理问题。所谓的社会管理问题就是把农民的耕地要过来,要地不要人。农民的地进来了,却把农民排除在外。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社会管理问题就是怎么让农民满意。今年年底新的《土地管理法》如果出台,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一些解决。前几年各种各样的拆迁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农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只能通过立法将目前的征地方式改变,未来才能让农民真正加入到城镇化的建设当中去,让农民通过入股自建,成为城镇化土地的一个核心,这样社会才没有压力。

 

王国华

北京工业大学

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教授

西咸新区可以探索走出一个新的管理机制。我家在湖北,如果我家有20亩地,我肯定回去了。现在农村主要是没人、没文化,封建社会有一百个不好,其中好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通过科举选人才,二是告老还乡制。这样可使文化和资源回归。

陕西怎样把优秀、能干的人找回来?用什么找?光是用金钱吗?其实金钱只是财富的一种,最宝贵财富是知识和人才。

吕仁义

陕西省城市规划学会顾问、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

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委员

对于西安、咸阳地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应该彰显它的特色,这个特色包括自然特色、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关于文化特色,要发掘它深厚的文化内涵,然后在田园城市的建设发展上予以彰显,比如水文化,我曾经在泾河新城规划时提出来以水为魂的问题,以文化为魄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关中地区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从秦代开始,由于有了郑国渠,关中就成了天府之国,这构建了关中的天府之图。现在西安的水环境改变了,如果我们在现代的田园城市建设上有前瞻性,把水文化做足,那么我们的田园特色就会呈现出非常美的图画,再现八水绕长安的辉煌景象。

  花建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我们怎样来确定西咸新区和所要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呢?我用四句话概括,就是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前瞻的视野、有效的执行。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在环球产业和城市进入了大规模转型升级的潮流背景下,当绿色、生态、智慧、智能、创意的潮流席卷全球时,西咸新区能够为这样的潮流做出什么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表述为生态型的产业结构、智慧型的服务集成、田园式的城市形态和特色型的文化开放。城市的活力在于经济,经济的主体在于产业,让我们从产业开始入手。未来的西咸新区所要打造的现代田园城市,绝不是高消耗、低产出,它应该有更高的形态,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