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西咸新区的实践概括为两个“理想”:理想城市、理想社会。这两个理想是分不开的。过去我们讲城市化更多的是讲建设理想城市:城市怎么建、怎么规划,包括城市的交通、人口、产业等规划是否合理。现在我们提出一个观点:以社会建设引领新型城市建设。
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城市化实践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口迁徙。城市是人类社会变迁历史中的一个阶段,城市是社会有机体,不能仅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正是基于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说当代中国人实现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中国完成了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人口迁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率由20%左右变成现在的50%左右,接下来的目标是达到70%左右。这就意味着,从改革开放开始算起,要完成10亿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
现在,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21世纪前50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道路要与社会发展统一,新型城市建设要与社会建设统一,中国的城市化要从社会建设入手。我们把“理想城市”放在前面,因为理想社会目标更高,理想城市相对而言更容易指标化一点。
理想城市、理想社会,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么多年谁在扛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揭示房地产暴利的时候,还需要思考目前这些问题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是什么?在分税制情况下,55%的财政由中央支配,45%由地方支配,地方除了养活人以外,基本上没有余力干其他事了,贫困地区就更不用说了。这种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很普遍,到了21世纪,经营城市开始兴起,土地红利支撑了中国城市化,房地产业第一贡献了GDP,第二拉动了基础产业发展,第三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我们也只是看到了这些,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在土地财政上,土地红利解决了城市化的财政问题。
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城市化方向不会变,具体方式必须改变。这就需要下决心解决投入问题——新型城市化国家要投入,不能只取不予,应当有取有予,甚至为新型城市化买单。地方政府要有通过财政支付城市建设费用的能力,改变城市建设单一依靠土地财政。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财政体制改革解决,必须把城市化作为中国的战略任务来买单。
有了钱,紧接着就是城市规划问题。新型城市化,第一要从规划理念入手,首先要停止摊大饼,城市要有明确的边界。西咸新区提出来的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实际上就是“核心板块”、“田园城区”加“优美小镇”,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市镇体系。
总之,“理想城市、理想社会”就是应该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待城市、理解城市。其实,中国的城市不缺好的规划,但那么多的规划也没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求解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首先要从观念上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就是以人为本,以社会建设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