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放:大图们江国际合作终现“核心”

 

  风起东北:沿边开放先行者出发

“30年前看沿海,30年后看沿边”,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步伐,终于迈到了预言中的交接点。

从北方的黑河,到南方的瑞丽,倾听二万多公里的内陆边境线,开放的呼声渐成主流。沿边开放,正从另一种方向和角度同沿海开放展开竞赛,幅员辽阔的中国,仍然蕴含着强大的驱动力等待释放。

20年前,中国沿边大门洞开,14个接受进一步开放任务的“先锋”地区先后起航。多年过去,恰如边境线一样历经曲折的沿边开放历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摧枯拉朽般的强烈印象。也许就在几年前,许多人还不禁会疑问:沿边开放看什么,看哪里?

如今看来,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豁然明晰。

继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把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又正式下发《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始从国家层面,推动珲春市建设一个集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贸易合作区、中朝珲春经济合作区和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四位一体”的特殊功能区(以下简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使其成为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与示范区。

正是长期以来在沿边地区中备受关注的图们江区域,“剥开了”这第一只“螃蟹”。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为第一个冠以“中国”字头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在受命探索沿边开放、边境稳定经验的同时,直接催生了中国参与东北亚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实体战略平台。

分析人士指出,与中国政府批复的其他区域发展规划(意见)不同的是,两个针对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战略,其重点在于,先后赋予了延边“在促进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和“力求在合作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政策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的先行先试权。

2012年5月29日,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启动暨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在珲春市隆重举行。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沿边开放水平”的决议,在延边州率先开始向现实转化。

六个国家,二十年:期待与共识

沿边开放,先看延边。长久以来,沿边与延边两个同音词,让来到延边的采访者常易混淆。而如今,当这两个词以这样一种方式碰撞在一起时,延边人已经不再去做过多的区分。

延边州作为中国沿边最重要的开放地区之一,在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也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今年7月,吉林省省长王儒林来到延边调研时,站在本地发展的角度坦承:延边的希望在开放,潜力在开放,活力也在开放。延边近年独特的快速发展史,正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开放史。而实际上,反过来观察,有着开放“传统”的延边州,从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那一天起,便始终带着“国家队”的基因,携着“国家行为”的背景。

1991年10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

划署提出“在中国、朝鲜、俄罗斯交界处的图们江三角洲约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一个多国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区,使这里变成第二个香港、鹿特丹或新加坡”,这一震动世界的计划,尽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但“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这一主题得到了周边国家的深度认同与积极响应。

延边州委常委、延龙图党委书记于晓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延边州对外开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承担着中国参与图们江国际合作的使命,这是延边开放的核心要义所在。”

从最初的图们江口小“金三角”开放,到东北亚大“金三角”合作、“大图们倡议”达成,在中国、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及日本(作为观察员参加)六个国家的博弈中,作为倡导者的中国,始终推动延边成为区域合作框架的核心。

事实上,延边也最具备成为核心的区位条件。地处图们江口地区三国交界处的延边,位于东北亚的中央地位,图们江径直入海,面向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背靠中国东北和蒙古,又是日本海地区通往西伯利亚和欧洲的便捷大陆桥的登陆点,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联系最为重要的交汇点。

而这一交汇点的开放水平的提高,终于使得东北亚各国与地区之间始终在各自范围内游离的优质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强的向心力流动与融合起来。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资源、原材料和重工业产品,中国的农牧产品、轻工业产品、剩余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朝鲜的矿产品与水产品,蒙古潜在的能源、原材料与畜产品,日本与韩国的资金、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从此得以在新的平台上演绎合唱。

在始终致力于推动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陈才看来,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条件的具备以及国际大环境的有力配合下,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长久以来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区域互补性,会转变为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东北亚地区繁荣的巨大可能性。

很少有这样一片区域,拥有如此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六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三大政治力量、三种经济类型(发达的与新兴的及发展中的),互相并存又矛盾竞争。冷战、金融危机、“军事禁地”、“口袋底”——围绕这片区域的许多关键词,已经遁入历史烟云。分析人士表示,“开放合作”这一跌宕起伏的主题,终于因为各方对新“交汇点”达成共识,而拨云见日,成为主导。

 

  新模式的建立

随着周边国家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中由“认同者”、“观望者”向“参与者”、“推动者”的转变,延边州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很快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在各方的积极姿态与务实行动下,跨境合作体制的重大突破,成为“提升开放水平”最显著的标志。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新模式也随之建立并日臻完善。

2010年1月,为了扩大开放,朝鲜中央政府将罗先升级为特别市,并赋予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权力。同年11月19日,中朝两国便签署了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的协定。2011年6月9日,中朝双方在罗先市举行了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启动仪式,而朝鲜元汀口岸至罗津港公路维修改造、高效农业示范区、对朝跨境自驾游、百万吨水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等一批项目的启动,则标志着合作内涵的重大突破:在经济合作领域,两国开始从传统边贸,向区域规划共制、基础设施共建、政策协同拟定、产业联动发展的高层次迈进。

一边是中朝合作的日益密切,一边则是中俄合作的不断升温。据悉,两国已经共同出资组建了扎鲁比诺港国际合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利用扎鲁比诺港和斯拉夫扬卡港。2011年8月初,珲卡铁路千万吨国际换转站项目奠基,进一步巩固了双边合作的基础,与此同时,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海产品加工、汽车组装、石化等一批合作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而延边州还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缔结成为了友好城市。

除此之外,目前环日本海据点城市政府间合作机制也已建立,联合国倡导的大图们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而在国内方面,我国则成立了由国家17个部委组成的图们江项目开发协调小组和图们江项目开发专家组。这些跨境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与突破,已经成为推动图们江地区开发的重要力量。

不容忽视的是,韩、日及其他国家也对图们江区域开发给予高度关注,并派出大型跨国集团参与图们江区域港口开发、海上运输、产业投资,从而共同推动了图们江区域国际国内联合推动,国际间双边、多边合作持续深化的态势。

  新起点:最好的开放机遇期

在翻滚涌动的图们江开发开放大潮面前,延边州作为承载两大国家战略、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及“长吉图”三大国家政策的区域“新贵”,俨然已成为不折不扣的焦点。这个在国家总体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沿边地区,无论是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基础、开放的成就、开放的潜力、还是开放的机遇,都已经走在了前面。

张安顺在2012年初的延边州第十次党代会上表示,延边州将继续坚持开放先导,实现开发开放新跨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开放牌、走开放路,全力以赴做好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

就在这篇大文章已经写就的部分里,已经不难读出延边州的精彩笔触:

驻足和龙南坪口岸,载满铁矿粉的重型卡车穿梭往来于中朝边境的大桥上,为和龙每年带来几千万元的税收;带着好奇与卢布的俄罗斯游客,从珲春口岸大批入境,俄罗斯语言文字也随之登上珲春街面大大小小的招牌。

2011年,延边州接待了876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110亿元,分别实现了21%和30%的增长。而14万人的出国大军,每年则将10亿多美元的对外劳务收入带回延边。

作为全国第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20年间,延边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倍。吉林省81.6%的对俄、对朝贸易进出口额都来自这里。延边的外贸依存度已经高出吉林省水平,达到19.7%,贸易合作伙伴更是遍及95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平台、能源、园区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延边开发开放的基础与实力与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始终羁绊延边开放脚步的通道建设,则用一个个突破,直接破解着制约延边“提升开放水平”的核心问题。

几年间,延边州始终致力于完善境内通达日本海的公路、铁路、口岸以及联通腹地的交通网络。如今,长珲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吉珲高速公路启动建设,全州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并推动了珲卡铁路、元汀口岸至罗津港公路、扎鲁比诺港、罗津港的合作开发建设。通过“借港出海”,延边打开了珲春经罗津至我国东南沿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以及对韩、日的陆海联运航线,使欧亚大陆桥东段畅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还记得2009年,《长吉图规划纲要》的批复实施,一举使吉林省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由延边“独舞”转向联动发展的“集体舞”,以珲春为“窗口”,以延龙图为“前沿”、以长春、吉林两个吉林省最大的城市为“腹地”支撑的全新格局,让延边港口群与广大腹地联动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延边极大地提升了开放的士气、壮大了开放的底气。

而仅仅三年之后,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启动建设,在延边人看来,则无疑是图们江区域开发与延边开放水平提升的全新起点、全新阶段。国际配合、国门敞开、国家推动的“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将延边推至开发开放的最佳机遇期、最高大舞台。

“开放延边”的建设,含纳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对延边来说,20年积淀,一朝分娩,真正的开放与蜕变,才刚刚开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