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庆公司为“中兴”战略“助燃”

 

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部署,为配合市政路桥改造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勇挑社会责任,率先组织开展文昌高架桥建设地区的地下管线迁移工作。员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及冬季非开挖季节等重重困难,加班加点,率先完成省政府附近市政地下管线的迁移工作。

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大的民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哈中庆公司始终坚持服务民生的宗旨,由企业自投资金敷设临时燃气管线,确保在施工期间向用户不间断供气。两年来,哈中庆公司举全企业之力配合路桥建设迁移地下燃气管线8公里,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绵薄之力。

哈尔滨地铁铺就“情怀的延长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马玉忠

如果没有经济因素的制约,哈尔滨,应该成为继北京、广州以后第三个建设地铁城市,然而,这个地铁梦从1973年开始,就成为了哈尔滨的一个牵挂,并且牵挂了将近30年。

拥有9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地铁不仅能为市民创造崭新的生活方式,打造沿线区域的经济圈,无疑还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交通命脉线、城市经济的繁荣线、城市发展的引导线。

作为哈尔滨市“中兴”战略的重点建设工程,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正一步步将这个30年的牵挂变成现实,哈尔滨地铁集团公司面对经验不足、人才短缺、工期紧迫、拆迁规模大等诸多困难,科学谋划,攻坚克难,组织了30多个参建单位的近万名建设者,日夜鏖战在17.47公里的地铁施工一线,实践着“安全地铁、科学地铁、人文地铁”的目标。

  地铁正式起锚

1973年8月1日开始,哈尔滨市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按北京地铁标准修建了一条长约10.1公里的人防地下工程(“7381”工程),同时还建成了5座车站及2座变电所。1998年初,哈尔滨成立专门机构,精心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分析与预测报告、网络规划研究报告、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等十几个主要文件,并分别通过了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评审。2002年,国家发改委规定GDP在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资格申报地铁项目。哈尔滨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系统地制定地铁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2003年,几经前瞻、科学筹谋,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地铁建设规划。2005年7月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市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至此,哈尔滨地铁工程终于迈出了最为重要的一步。2007年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立项获国家发改委审批。

历史的镜头定格在2008年9月29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几代人几十年的企盼梦寐里,哈尔滨地铁工程建设的巨轮终于正式起锚了。据悉,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西起哈尔滨南站东至哈尔滨东站,全长17.47公里,共设18座车站、1座控制中心、1处车辆段、1处停车场、2座变电所,总投资规模103.9亿元。如今,镌刻着无数建设者的奋斗足迹,哈尔滨正在如火如荼地创造着高纬度铺就地铁的奇迹。

  与速度和效率赛跑

地铁工程是每一个设计者、参与者、建设者的自豪与骄傲,而这其中融入了太多的艰辛与挑战,也闪现了太多的智慧与创新。面对着漫滩深基坑作业、全国上下绝无仅有的既有隧道改造、冬季的严寒天气、陈旧的地下管线和交错的风险源等不利因素,地铁建设者们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工程施工中的“拦路虎”。

“2012年年底,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全线竣工通车”——这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军令状”。为了兑现庄严的承诺,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地铁建设者与速度和效率赛跑,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在这压缩不能再压缩的时间表上,“铁人精神”在地铁参与者的身上熠熠生辉。他们不能像常人那样在老人床前尽孝,也不能像常人那样呵护柔弱的妻小,更不能像常人那样医治身上的重病疾患......这些“硬汉”中有的拔掉了针头赶赴暴雨中的施工现场,有的被亲人溘然离去的痛撕裂了心,有的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工地上......但是他们把心和家都安在了地铁大业的建设上。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指挥长李立新、地铁集团原工程部副部长陈慧滨、中铁八局哈尔滨地铁项目部项目副经理兼工程部部长董君……地铁建设中英雄的名字数不胜数,这些身先士卒、披坚执锐的领路人,靠着执着的信念、坚定的毅力,造就了一个坚实有力、敢打硬拼的优秀团队,身处艰苦的环境,因日光不足而苍白的脸庞,布满老茧的双手,浸满汗渍的衣衫,携妻带子的转战,无不饱含着建设者们奉献冰城所倾注的心血与智慧……党员身份“亮了出来”,党员称号“响了起来”,党员形象“树了起来”。热情、激情、豪情,在每一个角落感染着、传递着……

 

  如何赢得百姓支持

“一项工程只要真心为百姓着想,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真的给生活带来了不便,也会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家住哈尔滨东大直街附近的李大爷笑呵呵地说,他每天早上遛弯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看看地铁建设的进度,盼着早点能在家门口坐上地铁。

其实,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地铁工程建设特点早就科学谋划,未雨绸缪,从工程组织建设之初,就要求参建单位把兴企利民理念和落实文明施工有效措施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哈尔滨地铁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和建设周期长、战线长等特点,多数施工现场都处于商家云集、群众聚集的城市繁华中心区,工程建设必然会给周边企事业单位、商家店铺和市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地铁施工明挖法较其它施工工法可节约1/3的成本,但为了减少交通影响,哈市地铁工程部分车站舍弃了这种最简单的工法,而选择了投资高、安全风险控制难度高、施工速度慢的盖挖法和暗挖法施工,在站台施工、辅助工程施工的“作业面”,宁可增加成本、增加作业难度,也都设身处地调整工序工法,保留通行道路、留出居民倾倒垃圾和垃圾清运、作业车辆等通道,把便利尽最大程度地留给周边的居民和商家。为确保施工残土运输不扰民,减少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心区残土车均要在晚间22点后才开始作业,确保不与市民“抢路”,出施工现场车辆“洗身”上路,确保残土不落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便民利民,文明施工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良好评价。

明天会更好。在哈尔滨的规划版图上,一条直通东西轴的地铁线悄然穿过,它将为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不断谱写新的华彩篇章。

公积金:撑起哈市保障性住房的“钢筋铁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马玉忠

居者有其屋。在哈尔滨市,以棚户区改造为核心载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重大保障性住房项目,亟需资金支持。2010年以来,在全国开展的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资金的“及时雨”。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抢抓政策机遇,想项目之所想、急项目之所急,主动担当,靠前服务,雪中送炭,为政府主导的超大型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钢筋铁骨”。

率先启动公积金贷款

政策的阳光雨露让哈尔滨人切实感受到了幸运。心系民生,通力合作,哈尔滨成为全国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批试点城市,第一家发放公积金贷款的试点城市,根据项目需要首家调整贷款计划的城市,全国贷款额度超过20亿元、发放率达到100%的首家城市。

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在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上迅速形成共识,通力合作,试点工作高效展开。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协调会,特事特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主管市长与省领导多次进京反复沟通,及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市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集中人力和时间解决具体问题。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哈市争取试点城市工作全力支持,听取专题汇报、沟通协调,省住建厅积极组织检查验收工作,与省政府和住建部紧密沟通。国家住建部及公积金监管司先后三次派人到哈尔滨,对哈尔滨创新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高效审批,特事特办,允许哈尔滨在全国公积金贷款监管系统正式上线前,先行启动公积金项目贷款,解决了哈尔滨地处高寒地带、建设施工期短的实际困难。哈公积金中心大胆探索,设计了一整套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的工作程序、运行机制和业务模板,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由于申报工作充分完备,管理程序规范,风险管控严密,哈尔滨市被列为全国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确定了群力“民生尚都”、陶瓷小区两个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试点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

 

首家实现贷款发放

规范运作,靠前服务,在全国试点城市中首家实现贷款发放和贷款计划调整。在获批启动公积金项目贷款后,哈市组织专人起草并出台《哈尔滨市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公积金中心成立项目贷款管理处,抽调精通住房公积金政策,又熟悉房地产开发的专业人员负责试点工作。制定了《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保障性住房贷款封闭管理办法》和《贷款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委托银行协议”、“监管协议”等规范性文本。召开专题会议,对借款人材料、建设项目材料和抵押担保材料等贷款审批要件,逐一进行落实,明确贷款承办银行及还款渠道等事宜。在2010年6月正式获批成为试点城市一个月后,成功为群力“民生尚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发放贷款7亿元,成为全国28个试点城市中首家实现贷款发放的城市,并按住建部《业务规范》全部投入项目建设。

2010年12月,群力“民生尚都”项目建设主体哈尔滨好民居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因该项目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较大,建设资金缺口也较大,申请追加公积金贷款。哈公积金中心经认真调查研究、实地踏察,将该情况汇报市政府同意后,第一时间与住建部公积金监管司请示,经过协调,迅速完成了审批任务。住建部批准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公积金贷款总规模22亿元不变的基础上,将道里群力“民生尚都”项目调整递增3亿元公积金贷款,是全国28个试点城市中第一家调整贷款计划的城市,为该项目3041套经济适用房能按时登记、摇号、选房和进户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

  “异地抵押”破发放瓶颈

胸怀全局,创新思路,哈市以“异地抵押”方式破解项目贷款发放瓶颈,成为全国28家试点城市中首家贷款额度超过20亿元、发放率达到100%的城市。陶瓷小区易地安置项目也是哈尔滨市重点棚改项目之一,可规划用地面积20.1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3.94万平方米。该项目仅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于缺乏前期启动资金,无法实现土地出让金倒缴,致使相关证照无法取得,制约了后续的公积金建设贷款的正常启动。哈尔滨市提出了破解难题的新思路,建议利用建设主体好民居公司开发建设的“康泰家园”商住小区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和待售房产作为异地抵押物,先放款解决土地出让金倒缴问题,待“四证”完善后,“异地抵押”转本项目抵押,再按规定拨付项目建设资金。住建部对哈尔滨市的创新建议给予肯定,认为哈尔滨市在全国试点城市中又首开先河,为提高试点项目贷款发放率做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在住建部的大力支持下,陶瓷小区贷款相关审批手续迅速完备,7月18日,12亿元贷款全部发放到位。

  首期贷款安全回收

哈市高度重视贷款管控工作,牢记使命,严格管控,实现首期贷款安全回收,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回收贷款的试点城市。在试点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了项目专管员制度和资金管理台帐,密切跟踪监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销售动态。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现场采集项目建设动态影像,形成完善系统的试点工作档案。通过不断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开展施工现场踏查,切实做到监管到一线,保证资金拨付与工程进度匹配,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并按时回收。7月12日,群力“民生尚都”试点项目已按计划收回第一笔贷款2亿元,是全国最早一批回收贷款的试点城市。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