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张同义
哈尔滨是一个资源禀赋丰富的城市,穿城而过的松花江,给这个城市留下了美丽的“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冰雪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城市之中,“清凉夏都”、“魅力冰雪”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文化名片;老工业基地和位居全国前列的大学、科研院所资源,是哈尔滨前进的重要基础和前导条件;全市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以总面积第一位居同类城市首位。植被茂盛的山地,纵横流淌的水系,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黑土地,这些宝贵的山资源、矿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使哈尔滨成为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特大型城市。
哈尔滨市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计划经济时期在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曾有过历史的辉煌。当年的哈尔滨,在美丽松花江的映衬下,以其独有的欧陆风情,高傲地享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城市扩容压力加大,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空间已不能满足城市大发展的需要,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功能被弱化。
2009年下半年开始,市委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哈尔滨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
2010年,冰雪融化、春回大地的时候,哈尔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拉开了帷幕。以改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畅通能力为目标的路桥建设、过江通道建设、地铁建设;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消除城市裸土地面为目标的居民庭院环境整治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设;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棚户区改造建设等等一系列城市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其数量、规模、质量、速度都达到历史空前。全方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全市人民为之振奋,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也展示了哈尔滨发展的新希望。
仅仅两年时间,哈尔滨城市建设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系列路桥改造建设,使主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大为缓解,人们感慨:如果没有这两年大规模路桥建设,车辆增长这么快,仅城市交通一项就会将哈尔滨这座城市卡死;仅仅两年时间,哈尔滨在松花江上新建成了三座过江桥,使开发江北,两岸繁荣的规划得以顺利推进,松北地区已成为繁荣发展的热土;仅仅两年时间,哈尔滨过江通道建设和由主城区向城市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延伸的一条条通道建设,拉开了大哈尔滨发展的城市骨架……,在路桥等基础设施带动下,“北跃”以建设北国水城和科技新城为重点的578平方公里规划区,“南拓”以建设工业新城为重点的462平方公里规划区,以及沿松花江流向展开的沿江旅游发展带和“哈东新城”、西部开发得以快速推进。
在推动哈尔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者,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敬的奋斗之歌:树立了不畏严寒酷暑、甘于吃苦奉献的环卫精神;创造了“五加二”、“白加黑”,堪比深圳的“哈尔滨速度”;弘扬了“创新求实、科学筹划、严密组织、敢打硬拼”的路桥精神……
正是这些“城建精神”,助推了哈尔滨发展大提速。城市面貌的改变提高了哈尔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城市骨架的拉开,使哈尔滨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哈尔滨已成为吸引八方投资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