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

新年伊始,新华社授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同时也是近年来连续发布的第7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推动“三农”发展的主阵地在县域,原因在于:县(市)一级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联结点,县域的枢纽作用,在中国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后的今天,正在不断得以凸显。

尽管重要性日显,但是,由于长期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惯性使然,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其落后处不仅体现在GDP占比远远低于人口、面积占比,更体现在发展质量远远不及都市圈经济,急待补足的“欠账”面广量大。时至今日,有研究认为,依据目前各级政府职责划分,全国财政总支出中市、县支出应占全部支出的50%~55%。

事权重而财权轻,这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重大矛盾,至于其对策,大体而言无非两条:

其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只不过,伴随国家战略重心适时下移,目前省以下地方财政实际可支配资金已经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因此,继续调整的空间不会太大。

其二,加快自身发展,提高自足水平。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行破除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即,中国经济可以自发地呈现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乡镇递次推进的总体态势。要看到,过去很长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是,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之间反倒是前者对于后者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导致后发优势未能充分展现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必定是,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互动关系中大量掺杂进了逆市场力量。而在这些逆市场力量中,又以后发地区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逆比较优势地发展本地战略产业为害最甚,其所造成的重复建设和不合理分工,最终损害的则是包括后发地区在内的中国整体经济发展。

南雄经验的宝贵之处在于,该市在2002年后因产业调整经济暂时陷于低谷之际,不消极,不盲动,着力理清发展思路,牢牢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最终经与专业机构充分论证,因势利导地确定以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占地少、产业关联度大、污染少的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承接精细化工产业转移。

无论从发展规律还是发展成果来看,南雄的产业重构思路是站得住脚的,其中专就前者而论,虽然该市此前并无化工基地,但其十分敏锐地抓住了化工企业都要进入统一工业园生产经营的政策机遇,结合自身依托韶赣高速公路、铁路以及临近华东的区位优势,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力狠抓政务环境建设,构成了一地发展必需但又很难同时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

郡县治,天下安,南雄为此作出了呼应。今年年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在实地考察南雄时不约而同地认为,南雄发展精细化工是“产业招商的榜样”,是“山区县市探索产业集聚的一张名片”,我们认为,这张名片得来不是偶然的,它的背面,其实可以加上三个县域经济发展普适的注脚,那就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