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风景独好启新篇

会昌县委书记廖成铭

文/ 许德友

一条条沥青街道整洁宽阔,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农村整洁素雅,田园风景如画,招商引资热火朝天,全民创业风风火火。近年来,会昌县打开山门全面开放,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稳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全市排名第一;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766亿元,同比增长34.1%,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1.4%,并先后获得江西十佳魅力新城、全省首届文明城市等殊荣。

一路跨越一路情,一路辉煌一路歌。充满发展希望的会昌大地,奏响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宏伟乐章。

外向招商与全民创业凝成合力

会昌县一直以来坚持“工业立县”的战略选择。依据全县丰富的矿产、水电、生态、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重点抓矿产冶金、氟盐化工、建材等主导产业招商。

全面撒网的招商方式,“胡子眉毛一把抓”,招商成效不大。会昌因此成立了五大产业招商队和数十支专业招商队,分别赴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常年招商,并分别在广东东莞、福建厦门、上海设立驻地办事处,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县委、政府每年举办招商推介会,所推出的招商项目紧扣全县产业规划,使本地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吸引力。

园区建设提升了产业聚集度。目前,会昌九二基地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年产3000吨锡材加工项目已经顺利投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年产10万氯吨仿生产线、5万吨F22等项目也已启动。把九二工业基地打造成为投资超十亿、产值超百亿、税收超亿元园区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同时,又一个大项目落地——计划投资33亿元的泰华友高科技生物园项目建设顺利启动。

在利用外资增加收入同时,内资外资双管齐下,会昌运用多项措施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如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和政策扶持,从金融贷款,税费优惠,用水、用电、用地、用工等方面支持干部群众创业,发展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业。

为困难人员及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帮助

魅力新城流光溢彩

如今的会昌城,三江六岸,风光如画:一条条沥青街道整洁宽阔,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滨江河畔歌舞蹁跹,岚山公园静谧宜人;教育园区生机勃发,水东商业新区人流如织……

依湘江、锦江、贡江而建的会昌县城,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曾几何时,独特的历史地理优势却并没能彰显其应有魅力:城区面积狭小,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气不旺。

利用其山水禀赋的极好条件,会昌县在2006年4月就提出要动员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双拥模范县,高标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山水园林魅力城市。该县编制了《“三江六岸”建设性长期规划》、《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30多项城市建设规划。经过几年努力,会昌县城面积扩展到18平方公里,增加了近一半。

目前,会昌县城绿地率达36.3%,比四年前增长了8%以上。县城经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道路景观带形成“一街一景、步移景异”的风貌特点。城市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功能明确,规划合理。整个城市干净整洁、繁华有序。白天花团锦簇,夜晚则变得流光溢彩。

已经投入使用的全省一流的县级中学、一流的体育运动场、一流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流的艺术剧院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日益提升,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而今,会昌的“四城同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会昌获得了“江西十佳魅力新城”、“赣州市首届文明城市”称号。在荣誉面前,会昌没有止步,而是谋划着新一轮的升级。

投入300多万元,完善岚山省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新建望江亭,新修岚山路和小平小道,拓展游步道。市民隔河就有一个健身、登高、休闲和游玩的理想场所。

投入800多万元,修建汉仙岩旅游公路,开发后山景区,并购置了旅游船,使这处“江南小蓬莱”吸引了更多闽、粤、赣,以及港澳台同胞。

投入350万元修葺寻安中心县委旧址、毛泽东故居、中共粤赣省委旧址群等革命旧址,让更多人们接收到苏区革命精神的洗礼。

……

多姿多彩“美”乡村

走进会昌县周田镇半岗村江塘坎,只见村道两旁绿树如屏,公园亭廊迂回多姿,村陌农家整洁而素雅,让人流连徜徉。在这里,新农村建设的神来之笔把昔日的臭水塘改造成为了今天的宜人生态园。一个生态、整洁、有文化内涵的新型农村就在眼前。

这是会昌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该县按“三清三改五个一”要求,抓好85个省扶建设点村庄整治和8个重点圩镇整治,在生活垃圾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歌会等方面作出特色。

2009年,全县已完成改水2965户、改厕2888户、整修路基83.6公里,硬化主干道58.5公里;新建沼气池360口,安装太阳能498台,电脑宽带进入167户;种植绿化苗木3.2万株。48个建设点完善了垃圾处理系统,建成“六个一”致富庭院新村142个。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战略,通过抓好规模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民培训形式等,使脐橙(加工橙)、烟叶、生猪、优质稻(米粉专用稻)、油茶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环境美了,走上致富路的乡村展示出文明的新风尚。

2009年5月的农歌会上,从田头走上歌台的农民略带羞涩地唱起了卡拉OK,台下热情的观众一个个纷纷举手抢着登台。从送戏下乡到农民过瘾“秀一把”,会昌县农村文明建设有了新思路。

在新农村、新风貌塑造中,农民群众既是农村文化的“食客”,又是“厨师”。共享共建中,农村文化落地生根,花开千朵,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全县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9600多户,“文明信用村5个”。新建农家书屋25个,塑造出20多个特色文化新村,组建了100余支有着浓郁本地特色的业余民间文艺队伍。业余文化队展演、农村民乐演出、新农民美术书法摄影展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新农村”的“新农民”吃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