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沧桑 铸功扬势
——赣州将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追赶跨越发展

江西省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共和国摇篮”——江西赣州,写下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传世佳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赣州撤地设市10年来,这片洒满无数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早已沧桑巨变,江山更加多娇。回顾这段历史,展望美好未来,对于缅怀革命先烈,建设幸福家园,具有特别的意义。

如今的赣州,盛载着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世界钨都等美誉,其住房保障经验被誉为“赣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森林覆盖率由改革开放初的46%上升至7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并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见义勇为先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市……十年蹒跚风雨路,而今迈步从头越。

白手起家  滋味六十年

解放初,赣州经济极为落后。农业刚刚起步,工业几乎空白,商业十分萧条。历经60年风雨,赣州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繁荣,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州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老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1999年撤地设市后,赣州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路子,开辟了现代化建设新境界。

十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赣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其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迈入了全国百强城市方阵;体制机制实现历史性变革,投资发展环境成为区域最优;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飞跃,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全面确立;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心城区向特大城市迈进;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是改革开放初的30多倍,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变迁,正由温饱走向全面小康。

建国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赣州一直致力走农业立市之路,工业基本上从零起步。改革开放后,深谙“无工不富”道理的赣州,适时制定了主攻工业战略。经过几十年建设,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赣州审时度势作出了把钨、稀土、氟盐化工分别打造成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的重大决策,积极构建以香港产业园、台商创业园为龙头的赣粤、赣闽产业承接走廊,吸引了中国五矿、中国中化、中国华星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前来投资,改写了赣州没有2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历史。现在,赣州已是全国钨矿及钨冶炼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全国稀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最多和产量最大集散地,成为名符其实的“稀土王国”和“世界钨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全面确立。

厚积薄发  展路又十年

在更高起点上把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推向新阶段60年的建设,为赣州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下一步,赣州将在更高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推向新阶段,建设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运输便捷、产业经济集聚、辐射带动力强,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新赣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原有的区位交通优势、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要素优势的强化,赣州市将进入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新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今后,赣州着力推动由人口大市向经济强市、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由大城市向特大型中心城市的三大新跨越,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活力之城,普惠于民、生活品质高的和谐之城,我国东南部交通发达、物畅其流的商贸之城,我国东南部文化彰显、旅游资源丰富的魅力之城和世界知名的特色产业之城。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赣州的经济实力。在抢抓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机遇下,进一步壮大有色冶金及新材料、非金属矿及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轻纺和电子电器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不失时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2010年,赣州GDP要突破千亿大关。2015年,GDP要突破2000亿元,在全国经济总量百强市的排位继续前移,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同时,进一步完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加速赣州成为全国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最发达的设区市之一,成为中国南方重要交通枢纽。以此为契机,再用10年至15年,建成200至300平方公里、200万至300万人口更大规模的特大城市。

另外,通过资本化、市场化运作,加快把赣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掌控稀缺战略资源,构建世界钨、稀土“欧佩克”,将钨、稀土、氟盐化工培植成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把赣州打造成国际知名的钨、稀土深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氟盐化工基地。进一步壮大果业、生猪等六大农业优势产业,把赣州建成全国最大、世界著名的加工橙产业基地和全国知名的油茶产业基地。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向产值百亿元产业集群迈进。?

依照绘就的追赶与跨越宏伟蓝图,赣州将坚持“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四个六”并举,在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道路上阔步前行,再造一个辉煌十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