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60年变迁

重庆市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    罗广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0天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家银行同日复业,翻开了重庆金融业新的篇章。60年来,重庆金融历经改革开放、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金融改革试点,重庆直辖等多重历史机遇,金融机构从弱到强,金融规模从小到大,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现代金融体制逐步建立,取得了自身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成就。

一、金融机构不断集聚,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重庆金融机构体系以人民银行为首的国有银行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快速成长。目前,重庆辖区内有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38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及代表处9家,本地法人商业银行3家。另有村镇银行3家。证券法人机构1家,证券营业部70家。期货法人机构5家,期货营业部8家,基金管理公司2家。市级及以上保险公司36家,其中法人机构3家,市级保险分公司33家(含区域总部1家),外资公司及代表处6家。

二、信贷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

据统计,1956年末,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亿元和5.4亿元。2009年10月末,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593.67亿元和8595.2亿元,是1956年的5575.6倍和1591.7倍。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16.8%,贷款规模在西部排名第2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初的27.9%降至2009年10月末1.38%,已经成为全国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三、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直接融资不断取得突破

1993年,重庆仅有3家上市公司。从1993年到2008年末,我市累计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160.3亿元、企业债券融资163.9亿元。2009年,我市资本市场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上市公司已增至39家。西南证券完成上市,成为重庆第一家金融类上市企业。民营企业莱美药业登陆创业板,是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龙湖地产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2009年港股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内地房地产股。截至2009年10月末,我市企业利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融资共计226.8亿元。

四、保险业快速发展,竞争力增强

改革开放之初,我市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保险经营机构。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公司恢复设立,保险业重新开始起步发展,当年保费收入仅413万元。直辖以来,我市保险行业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保费收入从1997年的不到10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200.6亿元,年均递增27%左右。近5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一直排名全国前6位。到2009年10月末,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09.2亿元,保险业总资产417亿元,已提前完成“十一五”金融规划目标。

五、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机构实力和幅射能力快速增强

目前,重庆已有法人金融机构16家,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在重庆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改组,注册资本60亿元,是我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重庆银行通过剥离不良贷款、增资扩股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不良贷款迅速降低,资产质量和效益在同类银行中排西部第一,现已设立成都分行,贵阳分行正在筹备中。万州商业银行成功重组为重庆三峡银行,资本金20亿元,从三峡库区走出了现代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通过清理整顿和资产重组,成为我市首家金融类上市企业,现已在杭州、广州等地成立市外营业部16家。安诚财产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首家全国性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成功增资扩股至10亿元,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市外分公司10家。新华信托成功引进巴克莱银行为战略投资者,资本金和资产质量大幅增长。

六、金融创新取得突破,六小类新型金融机构高地正逐步形成

除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外,目前重庆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六小类新型金融机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金融改革。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全市担保机构数量超过100家,注册资本金总额突破100亿元。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较快。2008年下半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至2009年10月末,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批准筹建80家,资本金总计55.1亿元。批准开业63家,累放贷款65.8亿元。三是金融租赁公司组建进展顺利。与中石油合作组建资本金60亿元金融租赁公司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四是信托公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9年10月末,我市两家信托公司资本金22.6亿元,资产45.7亿元,同比增长44.6%。五是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快。市引导基金参与的风险投资基金已形成34亿元规模,已实现股权投资3100万美元。六是村镇银行稳步推进。2009年10月末,村镇银行已开业3家,资本金近1亿元。

七、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开始起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要素市场是各种金融业态中的高端形式。重庆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曾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当前重庆把以下5个金融要素市场作为发展重点。

一是证券场外交易市场(OTC)。市政府已于2009年7月批准成立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目前各项制度建设基本完成,预计年内开业。二是联合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发挥重庆联交所作为全国性央企资源整合平台和国有产权交易平台的优势,开展京津沪渝四地产权交易所的互助合作,形成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三是土地交易市场。2008年12月,重庆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平台。四是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已于2009年6月正式授牌,注册资本金1亿元,是我市统一的农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开展生猪等农畜产品的现货、远期交易。五是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正会同人行重庆营管部研究设立工作方案,并积极衔接人民银行总行。

八、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行政环境日益完善。1997年后,重庆证监、保监、银监部门先后成立。人民银行完成大区制改革,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营业管理部之一。“一部三局”下较为健全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在重庆基本建立。2004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成立,并于2009年6月升格成为市政府直属机构,地方政府服务和管理金融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政策环境良好。2006年,出台《重庆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金融行业中短期的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14号)、《关于促进重庆证券市场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6〕153号)等一系列文件,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出台《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渝办发〔2007〕183号)、《金融机构支持重庆发展评价奖励办法(试行)》(渝金融办发〔2008〕1号),吸引金融来渝发展。

三是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不断改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处置了“三金三乱”、“德隆系”、“汽车贷款保险”等事件,对净化金融环境,维护金融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三金三乱”专项治理工作共清理金融“三乱”和农村“三金”机构共计2074家,清退群众个人存款130.3亿元、涉及储户390.8万户,单位存款5.6亿元。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联动机制”,将金融案件的执行纳入“执行积案专项清理活动”中,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成效显著。

九、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已清晰,发展规划已制定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有了具体目标和规划——走具有西部特色的金融中心建设道路,概括为“365路线”,即全面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骨干金融行业快速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六小类新型中小金融机构,打造有西部特色的金融机构高地;大力建设和发展五大金融要素市场,引导金融资源快速集聚和辐射。当前,重庆金融业正按照“365路线”全力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