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汛期来临,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三峡工程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三峡大坝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只有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总结,才能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提高我们的科学认知,增强我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中国经济周刊》于2020年7月7日特别组织了“三峡大家谈”圆桌对话,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等专家,就当前公众最关注的三个热点问题进行座谈交流。





版权声明
本专题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经济网”或“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的所有文字和带有经济网及中国经济周刊水印的图片资料,版权均属经济网及中国经济周刊所有。在下载、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经济网”或“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三峡大坝的安全性如何?
长江中下游遭遇洪灾,为何三峡大坝还在泄洪?
专题座谈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
中国三峡集团新闻品牌中心负责人张海星
《中国经济周刊》副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