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同城效应”:两地法院五年完成跨域立案等4.2万件次

1月10日,四川高院、重庆高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的有关情况,并发布川渝两地法院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2024年度白皮书。

mmexport1736739548527_副本.jpg

2020年5月15日,四川高院与重庆高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确定8个重点协作方向,并建立联席会议、全方位协作和合作保障等机制。在两地高院带领下,两地中基层法院加强对接,签订司法协作协议300余份。五年来,两地法院累计完成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等4.2万件次,审执工作“同城效应”显现。五年来,为构建跨域诉讼服务“连心桥”,四川212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3588个诉讼服务站点均设置跨域诉讼服务岗,实现跨域事项“就近能办、异地通办”。整合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四川)、天府智诉、重庆法院易诉等平台开展11项跨域诉讼服务合作,实现跨域法院直连,异地解纷。

两地实现民商事案件裁判标准“同城化”。两地高院以建工、金融、民生等领域深度协同,带动两地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共同制定“建工解答”,推行金融案件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

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两地构建三级法院联动、多项机制集成的深度合作模式。连续五年共同发布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与典型案例。健全前沿理论调研互促机制,共谋破解专精特新案件举证难、审理难问题。

打造巴山蜀水生态保护“全链条”。两地以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协作、“纽扣法庭”结对共治等方式,不断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本底。两地高院连续三年联合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展示川渝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效。川渝“两地五方”法院共建“伴山法庭”绿色发展法治联盟,将“纽扣法庭”工作机制拓展到川渝司法协作领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