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小车票承载大迁徙 多措施解决客流压力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1月1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作为春运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的铁路,在未来40天中,预计将发送旅客2.58亿人次,同比增长7.9%。

全民抢票回家

自进入1月起,家在安徽的孙果经常上铁道部官方网站刷票。从1月6日到9日,她连刷4天,才在单位同事的帮助下,抢到了一张晚上到家的票。湖南人小朱则没有这么幸运,几番抢票未果后,他只能先订一张去武汉的票,再订从武汉到长沙的票,之后再坐公共汽车回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春节相对较早,节前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和游客流相互叠加,导致运输的压力比较大。

能力与需求不匹配

在连维良看来,尽管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与春运的阶段性高峰需求相比,现有的运力仍难以满足要求。

尽管近年来推出的手机购票、互联网购票、电话购票等多种手段和措施,但胡亚东承认,互联网售票等新方式也影响到了一部分人群,如不经常上网的老人以及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等。

网络售票还面临着“黄牛党”的冲击,胡亚东表示,除了采取封堵和应对的措施外,下一步还要和国家身份认证权威部门进行互联网的身份认证联网,近日正在调试,很快就可以上线运行。

多措施解决客流

面对春运的严峻形势,连维良表示,在铁路方面,春节前每天安排客车2667对,比平时增加近300对。

胡亚东表示,春运期间,还将采取停短保长,长短套用,北车南调,挖掘检修潜力等方式,集中解决春运期间高峰期的客流。“不断完善,不断精打细算,可以说把每一辆车的潜力都要挖掘出来,提供到春运当中。”胡亚东说。

除此之外,连维良认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与互补。(刘少华)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42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