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不能急功近利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政府、媒体和公众应当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国家环境保护城市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家冯银厂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出现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有关,治理工作不能急功近利。

“在我们以前认为不太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地方,比如广西、长三角等地,现在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以前人们总认为雾霾天气就出现在北方,南方不会出现,实际上不是。”冯银厂教授认为,原来鲜有雾霾的地区今年会出现这样的严重雾霾,主要还是气象条件的问题。

上海以前没出现过频率这么高、污染这么重的雾霾天气,南京PM2.5指数到300以上,主要还是因为其气象条件十分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是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是基础,没有污染物排放,即使出现不利于扩散的天气,也不会出现重污染。

针对目前反复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无论是官员、媒体还是普通公众,想在一两年之内就把它治理好,这种急切的心态很容易导致决策上的失误。这是冯教授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一个过程,一两年内就把它解决的可能性很小。

冯银厂教授认为,压煤、控车、抑尘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方向。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有差别,各地方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特点具体实施,需制定详细计划,既保持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42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