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开放共识,唱响合作强音,激发创新活力。第八届进博会正在上海举办。作为进博会重要组成部分,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下简称“虹桥论坛”)同步举行。论坛围绕“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主题,举办了主论坛、“1+4”板块分论坛等活动,与会人士深入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新思路,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力量。
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之锚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虹桥论坛的核心主题。11月5日下午,虹桥论坛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5,同比下降0.05%。其中,发达经济体开放指数为0.7859,同比下降0.2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为0.7125,同比上升0.42%。“这显示世界开放呈现出‘总体收紧、分化加剧、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表示,相比于传统开放引擎的明显乏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维持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
报告显示,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三成,升幅位居全球前列。与会人士认为,这既表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展现出中国特色开放路径的强大生命力,为世界开放事业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我们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中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是阿塞拜疆的优先事项。”阿塞拜疆副总理沙欣·穆斯塔法耶夫表示,全球经济正处于相互依存与转型的时代。阿塞拜疆致力于建设开放、创新、以人为本的经济模式,并将继续坚持国际合作、贸易自由化、绿色技术与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中国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发展倡议等,推动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与公平贸易网络。他呼吁各国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共同捍卫全球经贸秩序。
“中国一直在拥抱开放。”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表示,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当前,全球开放有收紧趋势,一些国家的关税壁垒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但同时,大多数国家都更加认识到开放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希尔表示,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各成员应合作推进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中国近期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立场。
合作,为全球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本届虹桥论坛将“重振多边合作”置于突出位置,聚焦全球贸易重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等议题。论坛首次围绕“增强全球南方经济韧性”和“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展开研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格尔德·穆勒积极评价中国与该组织多年来的合作成效,赞赏中国不断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零关税政策,助力其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他认为,全球南方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饥饿,促进可持续工业化,推动清洁能源普及与公平贸易发展。
“得益于进博会,埃塞俄比亚的咖啡种植户、孟加拉国的纺织工人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这正是贸易推动增长、就业促进发展的生动写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表示,进博会为这些国家的企业搭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快捷通道,“中方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使关税优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贸易往来。”
卢旺达发展委员会首席投资官米歇尔·乌穆伦吉表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及中非合作论坛等,非洲国家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推进工业化和数字化进程,为促进非洲互联互通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进博会上,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这是一个深化各方合作的有效平台,能够促进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国别项目司司长埃斯西庞·奥利维拉—戈麦斯表示,面对地缘政治紧张与全球产供链重组等挑战,重申对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唯有如此,贸易才能继续成为合作的桥梁,而非对抗的工具。
创新,为各国增长点燃智慧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本届虹桥论坛紧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围绕“数智赋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绿色贸易等领域发展趋势。
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外嘉宾展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之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表示,推动“AI向善”需要政府、学界和业界合作同行,在技术交流、风险管理、安全测试和伦理标准方面持续开展对话,共同构筑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让人工智能更加安全、更具智慧,并造福全人类。
“美中两国是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催生大量新兴业态,极大缩短了知识迭代的进程,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全球科学将迎来全面加速发展,并推动生产力大幅度跃升,最终奠定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石。
在印度尼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邯伯盼看来,中国在数字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印尼提供了新机遇。随着两国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双方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这将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以及区域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期待同各方共享知识经验,协调数字经济与高科技产业政策。
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美国能源部前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高度评价中国在风力涡轮机、电池储能等成本控制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他认为,为应对电网波动性、数据中心等新增用电需求,解决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排放问题,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将是有益的解决方案。“通过智慧的政策与科技创新,人类终将实现气候目标。”
“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支持其他国家进步,以实现合作共赢。”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杰克·佩里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领导力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设计和产业规模领先世界,引领了全球交通的清洁能源转型。中国的创新已经转化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本报记者 王 慧 岳林炜 白紫微
(本报记者韩硕、邢雪、车斌、周之然、田泓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