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绝不牺牲环境追求GDP 污染处罚或按天算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北京市实施办法(草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条例(草案)》三个法规提请大会审议,这也是13年来首次上会审议的法规。昨天,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对提请审议的三个法规及其背景进行说明。

 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

《条例草案》在总则中提出,本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要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经济发展真的能够让位于环境保护吗?对于这个问题,市人大法制办副主任李小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李小娟表示,环境优先于经济,确实是本次制定条例的亮点。

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方力认为,未来在国际上世界城市间的竞争中,环境因素所占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重,环境对投资选择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环保就是生产力,好的环境就是北京的核心竞争力。”方力说。

污染处罚可能按天计

本次提交审议的《条例草案》中另外一大亮点在于,从第九十条到第一百二十八条,总共有39条,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在讲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提出了明确的处罚额度。此外,《条例草案》在处罚上还采用了上不封顶的方式。李小娟介绍,在制定《条例草案》的过程中,采用固定数额、按日处罚、按非法所得倍数处罚等多种方案人大方面都曾经考虑过,最终按照人大代表的建议,采用了“加倍处罚”和“上不封顶”的原则。

据介绍,所谓加倍处罚,是指如果一个单位或个人因为违反相关规定而遭受两次以上的罚款,下一次罚款数额将在上一次基础上翻倍,而且上不封顶。

李小娟表示,本次修订的条例中三十多项罚则平均每项罚款额度都在五万到十万左右,相比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确实不高,只能依靠翻倍的方式对个别恶劣的违法者进行严惩。鉴于地方立法不能与上位法《行政处罚法》冲突,目前的处罚额度已经不小。《环境保护法》如果正式通过了“按日处罚”的条款,本市对环境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也将继续加大。

环境执法“跨区作战”

方力表示,目前环保部门正在积极对《条例草案》获得通过后的执法问题进行研究,会在条例内容正式确定后尽快出台细则,保证环境执法的公开公正。

方力承诺,每处罚一例,都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处罚的额度也会接受公众的监督。

随着京津冀等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推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对于大气污染源进行跨区域联合执法未来也将成为可能。方力表示,在联防联控机制中除了经验的分享,资料数据的对接,各地环保部门之间的互相竞争也会给各地环保事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动力。

 降PM2.5需全民参与

对于备受关注的本市重度污染应急措施,方力表示,由于需要考虑气象、本地排放等多方面的因素,空气污染的预报难度其实比天气预报大不少。不过目前随着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推进,环京津地区的空气和气象资料被汇总到一起,对本市大气污染的预报准确性提升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方力介绍,从此前本市遭遇重污染的经验来看,重污染出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波浪式的,外地的污染物被南风吹来,导致外来污染物和本地污染物一起堆积在东、北方山下,空气污染从南到北席卷京城。另一种情况则是静稳的天气和本地污染叠加,空气污染从市中心出现向全市扩散。目前本市遭遇的重污染普遍是“波浪式”过程,如果能对京外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至少对波浪式的污染过程出现将有更强的预见性。据了解,目前本市的预报能力可以争取提前一晚发布空气污染蓝色预警,提前一整天发布空气污染红色预警,为市民和政府争取反应时间。

《条例草案》通过后,本市降低PM2.5浓度的任务将上升到法律层面。谈起今年本市年均PM2.5浓度下降5%的任务时,方力表示,全民参与仍然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根本路径。据介绍,去年本市的PM2.5年均浓度在89.5微克每立方米,年均下降5%,算起来也就是年均浓度每立方米下降不到5微克。北京每次遭遇重污染,全天的污染物浓度动辄每立方米四五百微克甚至更高,因此减少一个重污染天,北京一年的治污任务就能完成五分之一。

信报记者 张一天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42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