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庆阳老区普法宣传新巧儿——魏彦坤。摄影 李晓梅
经济网讯 在普法宣传教育中,魏彦坤一个又一个的新点子,一个又一个的新载体,常常会引起群众的共鸣。她主编的全国唯一的一份纯普法类报纸、推出的“巧儿说法”普法微信平台、建成的以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的普法网站等一系列被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普法形式,在全省颇有名气。
她就是情系基层、甘当路石的老区新“巧儿”——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彦坤。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庆阳市“三八红旗手”,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一次。
由于庆阳市法治宣传教育措施非常“接地气”,社会反响好。2014年,庆阳市被评为全国“六五” 普法中期先进城市;2016年获得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荣誉称号;2016年庆阳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目前,庆阳市已经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六位一体”的普法宣传新格局,实现了普法教育全覆盖。
“巧儿说法”树品牌
普法是个大话题,也是个老话题,但如何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开展好普法教育,以此来培育广大群众的法律信仰,这是魏彦坤一直苦苦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有幸到“刘巧儿”原型封芝琴家去采风,魏彦坤眼前顿时一亮:何不利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推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先锋“刘巧儿”原型的故乡这一典型人文优势开展普法教育呢?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大脑中迅速形成轮廓:利用微信平台创办“巧儿说法”栏目,取意庆阳当地“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巧儿案”,用百姓身边案例说法,解除百姓生活中的法律烦恼。
经过向局党组建议和沟通,她借助由庆阳市司法局创办的当地知名的门户网站印象庆阳网和庆阳司法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网申请了微信平台,并指导各县区司法局门户网站和相关网站申请了11个微信平台,搭载“巧儿说法”栏目。2014年5月26日,14个微信平台、5个官方微博和庆阳电视台、庆阳人民广播电台、《陇东报》、《庆阳普法》、庆阳市手机报同步上线和播发。每天一期,选取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问答方式,从法律角度进行通俗讲解。每期栏目均有在线公益律师全天候面向公众提供专业在线的法律咨询。一夜之间,“巧儿说法”法治宣传栏目走红陇东大地。第二天,魏彦坤和法律顾问的手机、宣教科的办公电话几乎被打爆,纷纷来电咨询有关法律问题、学习借鉴普法经验。
她接着聘请了“刘巧儿”的原型90多岁的封芝琴老人做“巧儿说法”形象代言人,与庆阳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法在心中,律在行上”公益广告宣传片。组建了“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以普法小品、普法快板、南梁说书等多种形式节目,在乡村、文化广场和平凉监狱进行巡回演出。制作了“巧儿说法”宣传品在酒店、商铺等公众场所摆放悬挂,在广大群众中发放,不断推介宣传“巧儿说法”栏目,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接受普法教育,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巧儿说法”栏目创办三年多来,共发布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以案说法案例 1000多期,律师在线互动解答法律咨询 3000多人次。通过栏目受益网民的口口相传和微信分享、转发,使“巧儿说法”栏目的受众面不断扩大。“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更是深受群众欢迎,2015年在全市巡回演出36场次,精彩的普法节目和与群众灵活多样的互动,使广大群众在观看节目和互动中受到了普法教育。西峰区温泉乡地庄村东坳组和正宁县宫河镇南堡子小学观看节目后,专门制作了“普法为民”、“普法使者”的大红锦旗赠送给了庆阳市司法局。
“庆阳普法”搭平台
从2014年9月份开始,庆阳市“安全生产百日整治”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借助这一活动,魏彦坤带领她的团队和西峰区司法局联合带着自己编印的《庆阳普法·交通安全特刊》报纸20万份,深入到车站、运输企业和集市、商场,发放到广大司乘人员和居民手中,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并教给群众乘车安全常识。
为了解决部门和群众在普法、学法过程中缺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法律读物的问题,魏彦坤翻阅浏览了大量的法制类报刊和网站,总结借鉴各地普法经验,取得局党组在人力和经费支持后,于2012年5月创办了规格为大度四开、每期四个版面的非连续性内部报纸类全彩印宣传资料《庆阳普法》。本着“一期一法”的宗旨,报纸设置了“法律顾问”“法律博士”“法条解读”“以案说法”等20多个栏目。选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漫画进行解读,不但服务了群众,也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法律宣传资料。
为了进一步扩大发行量和受众面,魏彦坤积极衔接,使庆阳市司法局与庆阳市委机关报陇东报社联合,开办了《陇东报·庆阳普法》专刊。专刊与自办的《庆阳普法》每月分别两期同步发行,每期发行量4万多份。在庆阳市的各机关单位、村社,《庆阳普法》已成为干部职工和农民学法用法的“活教材”和首选资料。
2015年,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康全福等25名农民工为当地一工程队承包的两家林场工程打工,工程结束后工程承包人死亡。这些农民的6.8万元血汗钱讨要无门。康全福在村上的一份《庆阳普法》上看到了法律援助相关法律知识,他和几名群众带着报纸来到县司法局寻求援助。法援律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帮助整理调查取证、办理相关手续后将承包人的妻子和负有连带责任的两家林场告上了法庭。经过努力,为他们讨回了公道。
“普法网站”解民怨
近年来,西峰城区有不少群众在深夜燃放烟花爆竹,扰乱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市民在网上强烈要求解决这一问题。魏彦坤针对网民反映,及时组织印象庆阳网梳理意见建议,整理成《舆情动态信息报告》,送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手中。市委、市政府立即展开调查分析,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很快出台了《庆阳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规定》,这只是魏彦坤利用网络化民忧解民怨的一个典型范例。
针对网民发声混乱、杂音多的现象,为了引导网民正确利用新媒体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和愿望,2013年4月,在魏彦坤的带领下,团队创办的以疏导舆情,引导网民合理表达意愿,理性发言为主要职责的“印象庆阳网”正式上线。网站上线以来,已帮助公众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650多起,疏导各类舆情680多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起。同时她又主持相继改版和创办了“庆阳司法”和“司法行政社区”网,同步在新浪和腾讯两大网站开通了庆阳司法、庆阳普法、印象庆阳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四个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实现了新媒体时代“网上普法”的全覆盖。
注重运用网络加强与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交流互动,是她的又一个“金点子”。她主导创办的全国唯一的司法行政类专业交流社区网站“中国司法行政社区”,在册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会员已达3万多人,培训当地司法行政系统通讯员和舆情信息员146人,发展域外通讯员486人。网站的资讯社交作用,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资源共享和业务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法治文化”营氛围
2013年秋季开学伊始,全市中小学生家长们惊奇的发现,孩子的书包里多了一本书。这就是她组织人员与市教育局提前半年联合编印的《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分为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版和高中版三册,随教材一起免费发放到了每个学生手中,并由市教育局发文安排课时,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从“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魏彦坤将“法律八进”作为整个普法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努力付诸实施。组织编印册页、折页、卡片、发放到机关、学校、乡村。同时编印了《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公务员法律知识读本》,达到每农户一本,公务员人手一册。
魏彦坤经常和县区司法行政系统的朋友、同事探讨普法宣传经验,了解掌握下面的普法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广泛的调研和交流,使她的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也不断丰富。在她的努力下,户外普法宣传不但铺天盖地,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户外宣传上,魏彦坤动员科室和县区工作人员广泛收集整理资料,依托休闲广场、路边、校园、乡村活动场地,因地制宜建成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法治文化长廊”。在她的指导下,庆阳市仅法治宣传长廊就达950多处,这些法治文化阵地被群众形象地誉为“法律明白书”。今天,无论你在庆阳市西长凤高速路上,还是乡村集市广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城市休闲广场等场所,都可以看到“法在心中,律在行上”的大型广告牌匾和图文并茂的法治长廊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从2015年开始,她带领印象庆阳网站工作人员自主研发法律知识在线考试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法律知识考试网络化、无纸化,实现了由传统考试方式向网络在线答题的突破性转变。这一切的改变,都浸透着她这样一位女性普法工作者的汗水。
“七五”普法求突破
2016年,“七五”普法启动后,她以精准化的普法理念为指导,转变工作思路,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聚焦到培育法律信仰上来。通过潜心思考和走访调研,提出要深度打造“巧儿说法”,将“巧儿说法”做成推动全民普法、培育法律信仰的途径和载体,她大胆提出要利用庆阳地处丝绸之路东端的地缘优势和 “一带一路”的东风,放大叠加庆阳市法治文化品牌效应,开启和激活庆阳红色法治文化的延伸和发展之路。建议对“巧儿说法”普法品牌进行了商标注册,开办“巧儿说法”普法网校,利用“巧儿说法”普法品牌开展多样化普法网络文化活动,打造法治动漫、微电影、微直播等普法文化传播新元素。策划将“巧儿说法”1000个案例进行甄选拍摄“庆阳制造巧儿说法系列故事片”在庆阳市9个电视台、门户网站、市直各部门的微信平台、市区及县区的电子触摸屏进行播放,借“一带一路”东风将“庆阳制造巧儿说法系列故事片”向周边地区辐射播放,以此提升庆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 “庆阳制造巧儿说法系列故事片” 打造成助推当地法治文化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名片,从而推动庆阳法治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针对庆阳市农村天价彩礼问题,今年初,她主持拍摄了法治微电影《婚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抵制天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评选工作中,这部微电影在1750部微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微电影奖和优秀摄影奖两个奖项。
这就是魏彦坤,一位普通的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一位平凡而卓越的女性。她说,“我的工作给了我使命和责任,我能在这个时代成为法治建设的铺路石,我感到无上的光荣!”(李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