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杂志 > 中国经济周刊 > 第5期 习近平两会时间 总第 849 期 2023年3月15日出版
往期回顾: 查看
习近平的两会时间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总书记“下团组”纪实

总书记“下团组”纪实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记者会

李强总理首场记者会释放哪些信号?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参加。

影像

影像|共赴春天的盛会

今年全国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重要会议,是换届的大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5000多名代表委员,从四面八方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认真履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智慧和力量。

两会聚焦

国务院机构改革现重要变化: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厘清思路

国务院机构改革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多项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国家数据局是个什么局?

国家数据局,真的来了!

解码金融监管体制大变革

备受期待的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终于揭开帷幕。

2023“国家账本”出炉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两高报告交出保护民企成绩单

两高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中,披露许多重要信息。其中,依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依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表述持续引发热议。

代表委员访谈录

让合肥成为 “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

“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系统总结,就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好民企敢闯敢干的坚强后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生产函数已变,宏观调控着力点要如何把握?

“我国生产函数已经变化,经济运行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深刻改变,拼经济的着力点需要相应调整,不能再延续过去的逻辑和路径依赖,走过去的老路。

全省政府采购份额, 中小企业占了近80%

“作为一名地方财政部门的代表,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锚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展现财政担当、体现财政作为,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今年全国两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共有85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便是其中之一,但他并不是新委员。

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县中教育投入

“我们教育(界)人还是得谈教育,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是我关心的领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华东师大全国两会新闻通气会上说。

建议年报三个月内披露完,取消季报披露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他今年带来了改革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案。

全力研发猪芯片 打造世界级农业企业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特别务实、非常受鼓舞,我深深感受到政府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的决心和力度。

制造业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传递民众心声是首要任务。每个代表都应该清晰认识到,我们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诉求,是沟通的桥梁。

建立定制药时代的研发和技术审评新机制

今年是丁列明委员参加全国两会的第十一年。

科技企业的又一个春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作为科技企业界的代表,我不仅亲身体会到政府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鼓励是实实在在、沉甸甸的,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应该勇做探索先锋、勇闯科研高地、勇担发展重任。

强人工智能已到拐点, 最大的不安全是不发展

有调查才能有发言权。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继续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通过大量一线调研,形成了3份提案,即《关于以产研协同和开放生态模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发展的提案》《关于推广城市数字安全服务中心模式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安全发展水平的提案》和《关于进一步推广SaaS服务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共同富裕的提案》。

企业招聘应届大学生,社保缴纳可“缓返补”

“过去5年,我聚焦在就业、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先后提出了21份代表建议,基本都与老百姓的安居和乐业相关。

数字化最好的时代一定在中国出现

“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链主”企业要挑大梁

作为拼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一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打造国潮新高地,助力乡村振兴

栩栩如生的蝴蝶、刺陵花、活灵活现的百鸟图……一幅幅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绣品跨越千里,从贵州深山来到了城市,甚至惊艳了欧洲秀场。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迎来黄金时代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心情非常激动。”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兴奋地说。

应打造商业航天领军企业,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奋斗开启新的征程。

建议择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

住房是民生之要。

把中国市场的声音传递给全球外资

自2018年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聚焦经济建设等国计民生议题积极建言献策,5年来共提交提案30多件。

引导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聚焦经济恢复提振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所面临的现实性困难,建议在改善实体预期、提振融资需求的同时,关注地方中小银行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出台相应纾困政策,让中小银行将主要精力用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在发展中化解各类风险。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根基

中医药在防病、保健、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全面深入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其显著疗效也得到广泛认可。

两会热点

2023年的减税降费大“红包”

每年全国两会,减税降费都是众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4.2亿老人的养老怎么办?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养老”这一关键词。

两会热议“数字中国”

7年间第六次,“数字经济”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制造业如何向中高端跃升?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听了单增海代表汇报的新成绩单,他感慨:“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

2023年,房地产会回暖吗?

2022年被一些网友戏称之为房地产业的“至暗时刻”。

外企的“第二家乡市场”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外资”单独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人工智能引热议,中国自己的智能大模型进展如何?

一时间,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国内外科技巨头和资本巨头争相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再出发,代表委员共议新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建言献策。他们对全面复常后的湾区充满期待。

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提振民企信心的真招实策

全国两会上,“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代表委员们最为关心的焦点话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现实局面,从法律、政策、廉政等多个维度提出建议,希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