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 观#拥抱智能未来#

近日,国务院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这份阐明了“人工智能+”行动“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文件,引发了巨大关注与热烈讨论。人们回望,曾经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澎湃动能和全新可能。面向“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不断推出,无疑释放了发展智能经济和建设智能社会全面提速的重要信号。

《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7期刊发《拥抱智能未来》封面报道后,网友纷纷热议。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光明: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当前实施“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延续、深化和创新。人工智能将大幅拓展提升人类认知边界、劳动能力、决策水平,重塑科学、生产、消费、生活和治理,不仅可以执行人类的预设规定,更能在复杂环境中发现新规律、提出新问题、探寻新路径,将指数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

@乒乓响:“人工智能+”推动了传统产业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转变,激发了新需求并产生了新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会推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促进上下游链条协同与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从“线性串联”向“网状协同”转型。

避免无序竞争一哄而上

@铮言:发展“人工智能+”,要避免无序竞争一哄而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需要足够多的资源投入,但产能扩张速度一旦超过需求释放速度,反而容易抑制产业的良性发展。只有规模扩张的同时,在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厚植基础,产业才能更快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招商人才:一些地方在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时,过于追逐投资额、建设数量等量化指标,没有跟实际发展效益挂钩。要引导各地从“规模激励”走向“质量导向”,避免重规模、重速度,轻质量、轻成效,让“人工智能+”真正落地见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