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数智领航,激发服贸新活力

本刊记者 王红茹 孙冰 侯隽 牛朝阁|服贸会现场报道

9月10日—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首钢园举办,酷炫的工业特色遇上丰富的展会活动。

9月10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区正式开幕。炼钢炉、冷却塔这些昔日钢铁工业的标志,如今变身成为展览区与发布厅,展现出服贸会不仅是促进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成为探索“会展+商业+文旅”等服务融合新模式的重要载体。

自2012年首届举办以来,服贸会已走过13个年头,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再度取得佳绩,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0%,显示出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2025年服贸会究竟有哪些亮点?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如何?本刊记者走进服贸会现场,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4个维度,带您一览我国服务贸易的新成果与新动向。

阿里巴巴携众多AI应用亮相服贸会

观众体验淘宝vision Pro、虚拟试衣,感受沉浸式购物。

服贸会更“潮”了,泡泡玛特等多个潮玩IP集中亮相。

服贸会京东展台

中国数字贸易规模稳步增长

位于3号馆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ICT展),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专题展之一。

在现场,记者看到各大参展商聚焦电信服务、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联网等前沿领域,集中展示多项创新成果,以新技术与新体验助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中国既是数字经济大国,也是对外贸易大国,这一双重优势为发展数字贸易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子文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发展数字贸易的突出优势之一,便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具有先行优势。“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视听娱乐等领域,中国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同时,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构建完善。”

何为数字贸易?数字贸易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据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优化,并且加快重构全球贸易模式、结构和规则。

“中国贸易的潜力股是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的潜力主要来自数字服务贸易。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贸易形态。”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WTO研究院教授周念利告诉本刊记者,数字贸易包括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服务贸易和跨境数据流动贸易4个部分,其中我国的数字货物贸易发展最为领先。

周念利认为,数字货物贸易是我国数字贸易的一大比较优势。此外,数字化在金融、医疗以及在线教育等领域的赋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数字订购货物贸易不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中国制造’。”周念利说。

数字贸易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全新引擎。为进一步推动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我国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布局将进一步完善,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数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加强。

到2035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有序、安全、高效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全面建立,制度型开放水平全面提高。

“在我国顶层设计文件中,《意见》是少数提出具体量化目标的一个。”周念利说。

服贸会体育展区的3个机器人正在演奏 《孤勇者》

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区,学生们在现场体验飞象AI墨水屏终端。

服务拥抱智能,AI融入日常

“美团配送小车长手了?!”

在服贸会的美团展区,今年“上新”的美团配送小车被许多观众围观。配送小车上方的手臂,可以丝滑地提起外卖袋子装进“肚子”,到达目的地后再用手取出外卖放在指定位置上。

美团展区工作人员叶云端说,这款名为“小黄蜂”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是美团最新研发的室内外一体化具身智能配送机器人,搭载了一系列美团全自研的核心技术。由于有了机械臂,它的本事也变大了。

比如,通过接入云端视觉语言大模型,“小黄蜂”不仅可以实现自主按电梯、自主抓取外卖包装、按客户要求将外卖放到指定位置,它还更会聊天了,拥有很好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交互能力。

“有了手臂的‘小黄蜂’能够更好解决无人配送过程中‘最后一米’的问题,从而实现从商家存餐到用户取餐的末端配送全流程无人化。目前,‘小黄蜂’已在深圳宝安机场、上海互联宝地等封闭和半封闭的园区内试点,累计配送超1万单,是国内首个在机场管制区实现外卖直达登机口的机器人。”叶云端说。

在今年“AI味儿”十足的服贸会上,记者在阿里巴巴展区看到一个“老朋友”——1688。1688平台成立于1999年,是阿里巴巴历史最悠久的业务,目前1688平台有超过100万家源头厂商。

“今年7月,1688推出了AI APP,这也是国内第一个电商领域的独立AI应用。8月,1688又发布了‘诚信通AI版’。从选品开款、营销推广,到客户管理、经营分析,再到数字员工、虚拟团队,1688推出了一系列AI工具,来帮助工厂商家实现经营从‘手动挡’变‘智能驾驶’。”阿里巴巴1688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范敏说。

范敏透露,目前1688上已经有很多工厂和商家尝到了AI的甜头。利用AI工具,过去很多工厂“不愿接、接不了”的小单,正在变成“接得住、做得快、赚得到”的稳定生意。而且,中小企业也能货通全球,跨境采购也能像在国内一样简单。

在猿力科技展区,记者还发现了一群小学生来服贸会现场“上课”了。

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是中央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但这个课到底上什么、怎么上?记者在服贸会现场也找到了答案。

飞象星球总裁葛汝勇告诉本刊记者,今年秋季开学之后,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将在北京市中小学全面落地,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在中小学全学段落地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课程,让学生们可以了解和体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将AI应用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目前,这套课程在北京中小学已经覆盖了超过180万的学生。我们希望与教育部门一起,推动‘AI教育+通识课程’从政策指导转化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AI创新思维。”葛汝勇说。

据介绍,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目前已覆盖25个省份、216个区县,通过“双师模式”和项目制学习,推动AI教育普惠落地。

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组织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创下服贸会历届主宾国之最。

服贸会体育展区外国记者体验与人形机器人拳击格斗

服贸会上用中文推介本国产品的参展商

中外企业共享服务贸易新机遇

服贸会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

来自服贸会官方的数据显示,本届服贸会上,澳大利亚、德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其中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主题展设展,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沃尔玛、阿斯利康、毕马威等近5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率超20%。

今年,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组织近60家机构和企业组成澳大利亚国家馆,展台面积达360平方米,创下服贸会历届主宾国之最。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白亚宁告诉本刊记者:“此次澳大利亚以主宾国身份亮相服贸会,旨在探索和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服贸会现场,澳大利亚公司Canva可画与科技公司Sencity携手带来“AI+创意+可持续”的沉浸式体验。

AI拍照互动、TetraBIN智能垃圾桶环保装置以及“设计能量站”创意体验区,不仅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AI技术如何简化设计流程、提升创作效率,还通过绿色互动与日常创作模拟,将“看不见的AI服务”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场景,让观众在互动中理解服务贸易中的多元应用价值。

Canva可画中国区总经理王可辛告诉本刊记者:“自进入中国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本土化投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贴近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未来,我们希望能与更多伙伴携手,共同探索AI与创意设计的结合路径,为服务贸易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服贸会现场,记者观察到外资企业尝试用更多首发首展成果链接中国市场。

例如,强生公司首次携旗下医疗科技和创新制药参展服贸会,带来了数十款全球领先的突破性创新产品,以及深度融合全球产研能力与中国临床医疗智慧的本土化创新成果,其中包括两款首次亮相服贸会、目前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的产品。

“中国是强生医疗科技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地。目前,强生中国科创中心也将落户北京,聚焦数字医疗、人才孵化和心电生理三大领域,推动全球资源与中国创新的深度融合。这一合作是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和坚定承诺。”强生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

文旅服务专题展区,通过“京剧+”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服贸会现场的中药雪糕,敢不敢尝尝?广安门医院特色中药雪糕有4种颜色4个口味。

中华老字号及北京老字号品牌北冰洋亮相服贸会。

绿色改写你我生活

你知道被扔进小区垃圾桶里的垃圾会有怎样的经历吗?在服贸会现场,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起了“垃圾的奇幻之旅”。

上述工作人员说:“垃圾会被拉到位于金盏乡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小区灰色垃圾桶里的其他垃圾,会在这里集中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会在这里加工提炼成为再生油脂,送去制造生物柴油、航空煤油……”

在服贸会现场,记者看到,京能集团、朝阳环境、北控城市服务等企业都独立设置了展台,聚焦回应“垃圾如何解决、雨水如何从污水中区分出来”等生活化问题。

步入以“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为主题的7号馆,映入眼帘的是以“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氢能、CCUS(碳捕获和封存)等绿色低碳技术新方案。

“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攻坚期,脱碳进程不可逆转,这是一个共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服贸会主论坛之一的“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说,中国石化正稳步推进碳达峰的八大行动,同时公司不断深化CCUS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本刊记者,CCUS、氢能与传统能源产业链具备较强的协同性和业务关联,对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不仅是减排的关键技术支撑,也有助于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低碳甚至零碳的进程,并不仅仅停留在报告数据和专家观点里。就像“垃圾的奇幻之旅”活动所生动呈现的,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正不知不觉被绿色低碳模式改变。

(本文图片均由本刊记者肖翊服贸会现场拍摄)

(封面设计图为创意性构想,画面由AI生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