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城市更新发力#

城市,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光辉,见证着历史发展的轨迹。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些目标如何实现?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5期刊发《城市更新发力》特别报道后,网友纷纷热议。

城市更新连着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

@土木工程人: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城市更新是破解“大城市病”、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支点。高质量城市更新具有投资周期短、乘数效应高、就业带动力强的显著优势,能有效带动建材、家居、智能设备等上下游产业增长。城中村改造能拉动的投资规模在数十万亿量级,即使分摊到未来数年内,每年带动的投资规模也较为可观。

@江武: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体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传承中焕新。要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孕育新业态,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探索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李发财: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较大,单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可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沙漠玫瑰:城市更新是扩大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径,需要金融、财政、税收政策协同配合。金融机构应创新支持产品,财政资金要发挥导向作用,税收政策则需给予中长期优惠。地方政府更要主动作为,创新资金调配机制。这样有力的推动,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