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成了近期的大热门。江苏足球超级联赛(俗称“苏超”)的球票剩余数量在抢票链接中被反复刷新,与江苏足球超级联赛有关的概念股票价格暴涨、文创产品销量激增,江苏各地的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2期刊发《“苏超”,火的不只是足球》特别报道后,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苏超”人气特别旺
@镇江香醋:“苏超”表面是“散装城市”之间的比拼较量,实则是13个城市围绕“为家乡站台”这一主题,打造公共IP的携手共进。此外,“苏超”赞助商数量增长速度很快,除了一些大公司,还有此前不知名的小摊点做赞助商,现在是全国闻名。赞助商数量的增加,说明了越来越多企业想在“苏超”露脸。
@颠球大王:“苏超”火爆的主因就在于离老百姓近,草根属性强。“苏超”是普通人唱主角,每支队伍中职业运动员不超过3人,球员就是身边的普通人。群众参与性太强了。各队代表当地的市民,代表当地。市民变身成球迷,给当地的球队加油助威,和球员共同为当地的荣耀而战。
@西湖瘦:“苏超”人气特别旺。我家就在体育中心几百米的地方。我以为这种比赛会发票给我们去充人气,没想到根本抢不到票,开赛到现在,愣是没看过一个现场。第一场开赛的时候,我就能听到场内震天的喊声,印象中从来没有哪一个体育赛事这么热闹。
激活经济促进消费
@沙家浜:江苏看似“散装”实则“整装”,否则也不会从官方到民间一起心有灵犀地造“梗”,集体提升流量和关注度,有钱一起赚。在各种造梗中,“苏超”正在变成一个聚宝盆式的足球“庙”会。当足球成为媒介,展示的是整个江苏的经济、文化、旅游、餐饮、传媒和场馆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江苏设区市均设有体育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各地综合优势比较接近,且没有短板,别的省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家住滆湖边:足球大家踢,“高脚”在民间。“苏超”可以复制到其他省份,当然未必都盯着足球,别的球赛也可以很火爆。各省份都有自己的超级联赛,激活经济促进消费,锻炼体能,繁荣文化,还能聚拢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