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新疆的大国工程建设成果斐然。从西气东输到疆电外送,从东数西算到产业兴疆……这些大国工程不仅是新疆发展变迁的时代注脚,更深刻改变着新疆的发展格局,让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
《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1期刊发《大国工程看新疆》特别报道后,网友热议如潮。
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
@梭梭树:新疆发挥科技力量,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防沙治沙新路子: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以工程治沙为主;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好的区域,优先采用生物治沙。
@挖掘机斯基: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独库公路,被人们誉为“中国最美公路”,也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重大工程。建设天山胜利隧道,不仅展现出我国在隧道工程建设领域的超级水准,还将南北疆“三小时经济圈”变成现实。穿越死亡之海的和若铁路,不仅解决了“沙埋铁路”的世界级难题,更让沿线群众享受了说走就走的出行便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辟了一条“快车道”。
沙漠变成绿电“银行”
@AHBB:坐在火车上,看到茫茫戈壁滩,输电线路翻山越岭,把电能输送到全国各地。特别感叹国家的强大,电力工人的辛苦。新疆拥有充沛的光资源和风资源,把光电和风电输送到内地,“疆电外送”是架起电力输送的“高速路”。
@讯达哒:新疆大力发展光电,直接把沙漠变成绿电“银行”。新疆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天山南北,风光资源都非常丰富,发展绿电潜力巨大。新疆大力推进绿电交易的同时,还加大疆电外送组织力度,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尽最大可能增加电量外送,让更多绿电有了消纳出口,惠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