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人形机器人渐行渐近#

过去几个月,人形机器人频繁亮相各个舞台,大展绝技: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在社交平台上跳舞、翻跟头,在工厂里“拧螺丝”,在公众视野中弹琴、端茶倒水,在北京亦庄跑马拉松……仿佛一夜之间,一轮技术巨变的浪潮汹涌袭来,将我们迅猛卷入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

《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7期刊发《人形机器人渐行渐近》特别报道后,网友热议。

产业链韧性越来越强

@小罐: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快节奏的创新,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占据优势。机构乐观预测,此行业发展前景巨大。花旗银行预测,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6.48亿台。美国银行预计,到206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亿台。

@帕斯卡:有的企业追求“能走会跑”的人形机器人,有的专注研究机器人的触觉能力,致力于机器人能“摸”得准、拿得巧、感知细微差异,掌握触觉感知。多个细分领域都有企业逐个突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韧性就会越来越强。

@海子:只要一步步前行,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就不会太遥远。亦庄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不少机器人选手身边都有工作人员陪跑,通过跟随遥控、喷洒冷却液、更换“补给”电池为机器人队友保驾护航。虽略显不足,但也要看到,这次比赛综合考验了机器人的通行能力、稳定性、控制算法等。

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

@心弦事:有的机器人能做智能保姆,有的能做门店导购、工厂搬运等工作,人形防爆机器人还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执行巡检、应急处理等任务。机器人应用场景越多,越能催生业内公司加紧科研攻关。

@栋栋鞋:机器人产品的研发通常融合机械制造、电子、软件、AI算法等多领域技术,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也需要跨领域知识。在长期高强度的使用下,机器人势必会面临不同维度的磨损,机器人的售后、维修是一大难题,缺乏这方面的综合人才。

@管理师:未来,人形机器人会做衣服会做饭,能干家务活,到时家家必备,人人需要。但是,不能完全将婴儿交给机器人照顾,毕竟婴儿发育的过程也是认识父母、与父母情感交流的过程。机器人替代不了父母。在这个意义上,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