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光”为何能璀璨湖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湖南报道

天边的北斗,已是身边的北斗。

近年来,湖南作为北斗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的核心技术资源,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和60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打造了全国首个北斗开放实验室、首个高精度导航定位精准服务平台。国防科技大学北斗领域60余项专利技术得到成体系转化;2022年湖南北斗领域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达597件,北斗产业发展实现了从“破茧”到“化蝶”的过程。

湖南北斗产业为何能够在10年间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湖南做大产业背后又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

湖南发展北斗产业有何优势?

近日发布的《湖南省北斗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以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驱动产业提质增效,将湖南打造成为全国北斗技术创新引领区、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区、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实现长株岳北斗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7年全省北斗产业规模达千亿级。

湖南地处中部内陆,在科研、人才和资源禀赋等方面与北上广都有一定差距,提出发展北斗产业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底气来自哪里?

“湖南是北斗先进核心技术的原创之地,很多关键性技术都在湖南实现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湖南具有发展北斗产业的独特优势,应该抢抓机遇,做好北斗产业链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结合,加快实现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

作为北斗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创新应用的示范区,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离不开政策支持。湖南省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发展,出台《推进北斗应用,精准服务三湘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深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的若干措施》《关于统筹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划政策,且连续两年编制印发《湖南省北斗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

今年10月下旬,湖南省政府又对外发布《湖南省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若干政策措施》,从科技创新、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构建现代化产业链等方面出台政策,推动湖南北斗产业做大做强。

“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很快也得益于政府重视,从政策和产业规划上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作。”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长沙金维”)董事长刘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成立于2013年的长沙金维,为北斗大体系提供地面用户端基带Soc芯片,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无人机、机器人、测量测绘等领域。

作为唯一的民营航天企业代表,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近日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对于公司价值得到行业认可,他感到异常兴奋。他所在的长沙天仪研究院,落户长沙6年,已实施14次太空任务,成功将25颗卫星送入太空。

杨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长沙具有产业和人才优势,人才基础素质不错,加之生活成本比较低,大量科研人才都愿意集聚到这里干事业。长沙还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制造业较发达,产业配套起来也方便。”

杨峰透露,公司制造的卫星在本地已形成配套产业链,“原来长沙没有专门配套卫星生产的制造商,随着我们这类商业卫星公司落地并且手把手教一些配套商制造卫星所需的零部件,这种产业生态逐步起来了。目前,最近的一个配套厂商离公司只有不到10分钟路程”。

目前,湖南北斗产业已打造了国家(长沙)北斗专业特色示范园、株洲北斗产业园、岳阳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基本构建了覆盖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全产业链。

10月27日,在北斗规模应用“芯”技术论坛上,芯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汪洋介绍,北斗产业在国内集中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部地区等5个区域,这5个地区占北斗全国产值达75%以上。

“在全国北斗产业板块中,湖南北斗产业技术和人才居于靠前位置,但产业规模跟北上广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湖南北斗产业的格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刘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湖南省北斗产业发展报告及规模应用典型案例》显示,截至2022年,湖南北斗产业产值达380亿元,年均增速超25%,约占全国北斗产业规模的7.6%。北斗企业数量5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家,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刘彦介绍,湖南北斗产业一个优势是人才聚集,这要归功于国防科大坐落在湖南。湖南绝大部分的北斗产业技术工程师,都或多或少跟国防科大有关。国防科大培养的这些科研人才离开学校后,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他们通过创办企业或者进入科研单位从事北斗研发工作,辐射带动了湖南北斗产业发展。

采访中,多位采访对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全国来看,湖南在北斗科研环境、人才供给和整体科研实力方面排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这也是他们愿意将北斗研发团队放在长沙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做大北斗产业的短板有哪些?

刘彦认为:“缺乏龙头企业是湖南北斗产业发展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湖南北斗产业发展过程中,“小而散”的北斗企业多如牛毛,但没能形成合力,导致科技创新能力分散。

多位具有科研背景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些科研院校出来的科研人员办企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喜欢各自为政,谁都不服谁,这导致没办法整合当地分散的科研实力。在湖南诸如智能机器人、北斗等行业都出现一堆小而散的企业,没有产业规模,也没有形成产业合力。”

在一位从事北斗产业十余年的业内人士看来,“湖南北斗人才和科研综合实力排全国第二,但是产业规模却排在第四位,这种科研能力与产业规模不匹配的情况,就是未来湖南北斗产业发力方向所在”。采访中,多位从事北斗产业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北斗产业看起来很热闹,但是产业综合实力并不强,尤其产业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从利润分配格局来看,湖南作为北斗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很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诞生于湖南。湖南北斗产业“干最难、最苦的技术活”,却只拿到产业链一小部分利润,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应;而反观北上广产业定位——依托产业规模,做大终端市场,其北斗企业拿走了产业链大头的利润,北斗产业规模也顺势做大。

“找钱难”也是多位企业负责人“吐槽”的问题。杨峰透露:“公司在湖南没有融到过钱。我的投资人都来自北上广深。其实从心底讲,我们也希望政府基金能入股来支持公司发展,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一些地方政府都想干确定性高的事。像芯片、商业卫星等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期投资肯定有风险,如果不敢冒险又怎么能吃到产业红利呢?”一位从事北斗芯片设计的公司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此外,业内认为,湖南北斗运营服务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上述从事北斗产业十余年的人士坦言:“围绕北斗产业衍生的运营服务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产业思路还没有打开。湖南在空间地理信息运营服务上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是没有形成发展共识。”

面对北斗产业发展短板,湖南如何发力?刘彦认为:“第一,湖南要统筹资源,产业定位要更清晰。比如长沙要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重点挖掘长沙在研发端的优势;而株洲凭借人力和土地成本优势,发挥制造端优势。各自产业定位更加清晰精准。第二,要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北斗细分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更多北斗企业发展,形成北斗产业规模效应。第三,布局规划北斗运营服务产业,推动北斗地理数据和产业运营服务形成持续性收益,为湖南做大做强北斗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22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