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暴跌,猪企大面积亏损
生猪去产能多年为何价格仍暴跌?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生猪价格暴跌引热议!

据农业农村部对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截至11月第2周,生猪价格15.18元/公斤,比上个月同期的价格下降了0.73元/公斤,降幅为4.5%。2022年同期全国生猪价格维持在26.5元/公斤,今年价格同比下跌42.1%。

“猪肉价格暴跌,还是市场上猪太多了。现在生猪规模养殖场比较多,信贷比较宽松,生猪产能上起来比较快。行业都在扛这波低迷行情,等待黎明到来。”一生猪养殖行业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负责人李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猪肉价格“跌跌不休”背后原因是什么?生猪去产能持续多年,为何生猪规模养殖场仍在扩张规模?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生猪养殖企业主。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猪价缘何旺季不旺?

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生猪价格并没有明显涨幅,反而节后回跌,猪价旺季不旺。

“中秋国庆以来,猪肉市场供应宽松,价格又出现了小幅下跌。这主要是因为生猪生产供应在稳定增加。”10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表示。

多位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都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了同样的观点:市场上冻肉比较多,只要猪肉价格稍微涨一点,冻肉就放量进入市场,这也是猪肉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入秋冬季节,非洲猪瘟处于多发期,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猪意味着高死亡率,这影响了部分养殖户对生猪市场的判断。

宝东农牧董事长王晚秋告诉记者:“出于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顾虑,行业出现生猪提前出栏止损情况,养殖户将仅达到30~50公斤的生猪提前宰杀,以极为便宜的价格进入市场,短期推高猪肉供应量,从而拉低猪肉价格。”

亏损已是生猪养殖行业共同关切的问题。一位中型生猪养殖户冯亚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每头猪要亏损400~500元,下半年每头猪亏损也达到100元左右。

公司公告显示,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等上市猪企前三季度出现亏损,其中,亏损排名前三名的猪企依次为温氏股份、新希望、*ST正邦,亏损额分别为45.3亿元、38.58亿元、28.19亿元。

上市猪企大面积亏损,而猪肉价格“跌跌不休”是否会延续到年底?

李利预测:“我不太看好2024年上半年生猪行情,一则年底市场需求会比较弱,二是基于今年年底生猪存栏情况,明年出栏的生猪数量仍处于偏多情况,会拉低猪价。”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印证了上述说法,从新生仔猪数量看,今年4—9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5.9%,这些仔猪将在未来6个月内陆续出栏,预示着从现在开始的半年内(包括元旦春节)猪肉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陈光华表示,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消费淡季与生猪出栏量增加“两碰头”,养猪亏损程度甚至可能重于今年同期,希望大家做好生产安排,合理调整生产节奏,顺时顺势出栏生猪。

中金公司研报测算,2023年第四季度或已进入超额募集资金消耗殆尽临界点。低猪价方面,供给压力将持续释放至明年上半年,叠加需求端平缓复苏,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期间猪价仍处下行周期。

生猪去产能多年,能繁母猪保有量不降反升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去产能已持续多年,但进展一直缓慢,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中部地区一生猪育种企业负责人林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大量猪舍以及能繁母猪数量居高不下,都为生猪产能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这个生猪产能扩张逻辑一直没有变化。”

能繁母猪存栏数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生猪养殖周期较长,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决定了8~12个月后的生猪出栏数量,而生猪出栏数量决定了猪价的拐点。

农业农村部10月下旬披露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今年以来始终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9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240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要高出3.4%。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仍在扩大能繁母猪规模。

11月9日,牧原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的能繁母猪数量在310万头左右,良好的疾病防控能力是公司能持续提升能繁母猪数量的重要因素。

截至10月末,温氏股份能繁母猪约157万头,后备母猪约60万头,预计年底能繁母猪达到160万头以上。

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PSY(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为13.34,2018年PSY为18.02,2022年已经达到了22,PSY指标逐年提升明显。

以温氏股份为例,公司披露的母猪生产效率显示,10月份窝均健仔数维持在10.8头,处于较高水平。PSY指标持续提升,已由年初的20左右稳步提升至10月份的22.3。

陈光华认为:“一头母猪每年要比上年多提供约0.5头肥猪。这样能繁母猪数量增多,生产效率又在提升,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猪肉产量处于近年同期高位。”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仍将把稳定生猪产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明确提出:“调整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引导生猪产能合理回调,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属地责任,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生猪产能处于合理区域。”

生猪养殖户的“守株待兔”心态背后

“现在部分生猪规模养殖场多采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把生猪产能维持一定规模,逼着中小养殖散户加速退场,从而赢得更高市场份额后,顺势获得涨价窗口。”王晚秋坦言,现在生猪规模养殖场都在抢市场份额。

林邻认为:“如果现在大型养猪场不继续扩张产能,就意味着放弃现存市场份额,那么之前的资金投入都没有翻本机会,所以大型养猪场都是‘守株待兔’的心态,保持一定生猪产能,等待下一个盈利周期。”

这两年,生猪价格起伏较大,以2022年为例,猪肉价格最高摸到15元/斤,低的时候仅为5元/斤。巨大猪肉市场波动,中间相差10元的价差让部分规模猪场看到了盈利机会。

上述生猪养殖户冯亚向记者坦言,截至10月底,他的养猪生意亏损达到了2000多万元,生产经营压力非常大,“但想想原来赚钱光景,当前是黎明前的黑暗,低迷行情也值得挺一挺”。

李利透露:“生猪养殖经过多轮淘汰赛,生猪养殖中小散户已经很少了,目前市场上多为生猪规模养殖场。即使在市场底部,这些拥有资金优势的规模养猪场仍有动力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其实这些巨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等待生猪盈利窗口期到来,希望能够抓住短暂的一波行情。”

(李利、冯亚、林邻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22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