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调商行“合理利润” 舒展行业“内卷”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 | 北京报道

8月17日,央行发布了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专栏首次讨论了《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指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央行首次提到商业银行的“合理利润”,银行盈利能力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和净息差十分必要,这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从事商业银行研究30余年的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彭建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受上述消息影响,8月18日,银行板块低开高走,表现好于当日大盘。其中,共有33家银行股上涨,常熟银行、贵阳银行和成都银行等城农商行涨幅靠前。

银行盈利能力和净息差下滑影响几何?

央行指出,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2023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337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10.4%。总资产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66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净息差为1.74%,资产利润率为0.81%,同比分别下降0.23和0.08个百分点,单位资产盈利能力降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

针对背后的原因,央行分析称:“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此外,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已经数轮降息,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缩小。

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简单来说,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直接影响银行的净息差指标,也影响着银行收入。该指标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利率自律机制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 年修订版)》,监管对银行净息差“合意”标准为1.8%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国银行业净息差 1.74%,首次跌至1.8%以下,已至临界线。

对此,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研报认为:“这也意味着,一季度银行在信贷市场竞争加剧的‘内卷’背景下,净息差已经收窄至自律标准之下,部分银行将在自律考核中扣分。扣分事小,更重要的是,过低的NIM(息差水平)会影响银行持续、稳健发展。”

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从央行强调“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来看,金融支持可能会在本轮化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部分存量地方债务进行展期、降息可能是重要的化债手段,会直接加大对银行资本的占用。因此,维持银行的盈利水平,既有助于保障银行自身经营的稳定性,也能够更好地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067

“盈利是银行内生增长重要方式”

8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67%,较上季末下降0.66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5%,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长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这是银行生存和自身发展的要义。”彭建刚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盈利能力突出,金融机构让利于实体经济,放水养鱼,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商业银行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只有实现盈利才能生存。

银行实现盈利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之本,长远看,也关系到银行通过资本杠杆服务实体经济的禀赋。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增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

宋雪涛认为,银行的利润除了补充资本以外,还需要向股东进行必要的分红。而资本充足率是约束银行投放信贷的重要指标,资本的紧缺还会限制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保持合理的利润和净息差水平十分必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下,银行要通过资本杠杆作用于实体经济,而核心一级资本对银行来说是硬杠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利润补充,如果银行没有自身造血功能,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的背景下,势必导致银行核心资本出现较大缺口,从而影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所以银行依靠利润补充资本的内生能力就十分重要。”

宋雪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商业银行业务的本质是资金在规模、期限、信用等方面的错配,其正常运转有赖于充足的资本,如果银行资本水平过低,会影响银行吸收损失、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影响储户对银行的信任。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补充资本的外源渠道较少,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平来补充核心资本尤为重要。

央行也指出,银行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是内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068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银行如何保持合理利润?

央行认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张宇认为,央行相关表述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表明对银行利润水平的理解和支持。

宋雪涛分析,如果银行盈利水平无法维持在合理区间,会导致银行系统面临缺资本的压力。银行资本紧缺会降低银行抵御风险、吸收损失的能力,一旦银行资产端风险暴露程度加大,可能会引起金融风险。

如何定义合理利润?彭建刚认为:“第一,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业,合理利润应来源于服务实体经济所产生的经济回报;第二,商业银行利润还来源于依靠自身科学管理、防范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过程中实现的经营所得;第三,信息透明、公平竞争情况下实现的利润。”

“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是一个重要市场要素。银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保持合理利润具有合理性。”彭建刚说。

宋雪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央行强调合理的利润和净息差对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风险、补充资本、支持实体来说尤为重要,接下来可能会着手稳定,甚至适度扩大银行的息差水平。而考虑到还要继续推进贷款利率的下降,稳定、扩大银行净息差,就需要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MLF和逆回购利率已经率先进行了下调,但存款是银行更重要的负债来源,因此,预计存款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认为:“银行将从前期的‘合理让利’过渡到‘银行有利润,实体有支持的共赢局面’,通过存贷款跟随式调整、释放银行杠杆等方式维持银行合理利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6期)


2023年第1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3年第1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