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成风口
医药装备行业逆势爆发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湖南报道

受国产替代风口影响,国内医药装备行业正实现逆势增长。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成长出了一批以楚天科技(300358.SZ)、东富龙(300171.SZ)等为代表,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制药装备厂商。

当下,国产制药装备升级进程已经开始,以楚天科技和东富龙为首的国产制药装备企业持续研发投入,产品性能和产能扩展都在提速。就在今年7月13日,医药装备龙头之一东富龙的32亿元定向增发获批,市场分析称,这将增添东富龙在产能建设、工艺技术的发展势能,公司的品牌和市场份额也将水涨船高。

“对医药装备企业来说,此次疫情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国内医药装备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性能已与欧美接近,这两个因素叠加让身处赛道的企业抓住了机会。”9月2日,医药装备龙头楚天科技董秘周飞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接下来,下游制药行业需求将推动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更高的产能需求带来更多的装备需求,行业将由周期性向成长性转变。

101

一医药装备企业的西林瓶高速智能包装生产线

医药装备巨头疯抢占市场份额

近年来,为保持竞争优势,中国制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靶向药、生物大分子等新兴治疗方式的不断出现,为上游制药装备市场带来新增量。海通证券研报称,2021 年,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达到28个,是2020年的两倍多,这为制药装备行业的需求扩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制药装备行业利润增速维持在10%左右,行业龙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则更高,医药装备行业的赚钱效益引发市场关注。

2022年上半年,制药装备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飘红,分别占据本土制药装备龙一、龙二之位的楚天科技与东富龙营收均实现超20%的增长,净利润均大增。其中,坐上国内制药装备头把交椅,有着药机“一哥”之称的楚天科技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8.71亿元,同比增加20.04%;净利润约2.99亿元,同比增加26.7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东富龙营收、利润及订单却并没受太大影响。公司实现营收约24.3亿元,逆势同比增长34.11%;净利润约4亿元,同比增长18.33%。

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该公司所处的制药装备行业位于医药产业链上游,承受政策压力较小,属于高端制造产业升级鼓励领域,且下游需求受个别领域波动影响小。公司作为国内制药装备龙头之一,积极把握行业转型需求,大力扩充产能,市占率有望进一步上升。

“行业增长维持10个点左右,而医药装备龙头企业增长却超20%,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强者恒强,头部企业正在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周飞跃坦言,当下,医药装备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资金来重金投研发,这给长期坚持质量取胜、注重研发的头部企业带来行业跃升的机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中小医药装备企业业绩增速赶不上行业龙一、龙二的增速。上半年,迦南科技(300412.SZ)实现营收4.938亿元,同比增长14.33%;净利润4236.43万元,同比增长12.63%。奥星生命科技(06118.HK)实现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9.1%;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584万元,同比降78.96%。

“在前期发展中积累了技术与研发优势的头部国产制药装备企业,通过扩展自身的服务领域,提高装备质量和性能,以此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周飞跃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才是医药装备头部企业逆势增长的深层次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不断升级,生物药、创新药以及医药外包等市场快速发展,综合因素对制药装备市场需求带来扩张动力。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 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75亿元(不含耗材、辅材等),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22%。

行业增长也为国产医药装备厂商出海增加了机会。一位产业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地缘政治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及国产水平不断追赶等因素的影响下,国产医药装备厂商陆续在国产替代、出口业务上加大布局并持续发力,中国制药装备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正稳步提升。

医药装备国产替代正在提速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国际物流缓慢、产品进口受限、下游客户对交货时间的高要求等因素,境外制药装备厂商已难以满足国内药企的需求,为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带来了发展窗口期。

“新冠疫苗设备采购高峰期已经过去,但国产替代的市场机会依然是制药装备企业的重要机遇期。”2021年末,一医药装备企业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预测。

东兴证券也认为,疫情期间,国内厂商进入供应商名单有了极好的契机,让市场看到了国产设备的优质性能及性价比,未来国产设备生产高端生物制品变为可能,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可期。

“我们的生产装备能满足严苛的新冠疫苗生产要求,其他疫苗生产装备自然不在话下。随着高端医药装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让更多国产医药装备有了迭代升级的机会。”周飞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因素叠加,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也让很多国内制药企业选择国产制药装备。国内医药装备企业拥有了更多试用场景,国产替代正在行业加速推进。

面对国产替代新风口,医药装备市场空间难以估量,而占据这一赛道的主力选手楚天科技和东富龙各有优势,二者都在“摩拳擦掌”。

8月初,东富龙在32亿元的定增项目注册稿中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制药装备厂商将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在多个环节切入制药产业链,全方位、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东富龙定增募投项目落地后即可延伸公司产业链,构建CGT(细胞与基因治疗)制药设备、仪器和耗材的一体化产业生态,改变部分CGT 制药装备进口为主的市场格局,抓住进口替代机遇,在关键领域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楚天科技披露,受国产替代等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在手订单充足,全年新增订单目标不低于100亿元。同时,国际大医药公司也在改变医药装备采购策略,由原来欧美本部采购发往中国,改为就地采购。

此外,国内政策也利好国产医药装备发展。2022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国内制药装备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能和品牌影响力逐步形成,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发展重要趋势。”上述产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部分头部制药装备企业已拥有核心技术,与欧洲领先企业产品的差距正在缩短,服务可得性、价格优势明显,高性价比使部分国内制药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优质的国产制药设备。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7期)


2022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