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分宜:农村电商闯出新模式,农副产品有销路

文|刘欣悦

一个3000余平方米的县级电商仓储物流分拣中心,9家乡镇快递超市,68个村级快递揽投点,52个城区快递揽投点,13条快递下乡路线。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此前物流最大的痛点在于,快递服务企业的各自为战,物流服务点分布不集中、快递配送效率低、快递寄送成本高。”分宜县委书记李逸翔介绍说。

发展电商,物流先行。现在的分宜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快递投递网点分布、乡镇网点分布、快件转拨示意图,采取“公交+邮车”的配送模式,“已经彻底打通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的跨越。”

为建立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自2014年起,我国已连续6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分宜县在2018年获批为国家第五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下称“示范县”)创建项目,随着电商仓储物流分拣中心、电商产业园等示范项目的有序落地,分宜电子商务产业正在逐步向聚集发展,为分宜进一步实现农村农产品上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93

电商物流快递分拣中心,物流也能“飞跑”

来到分宜县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分拣中心(下称“分拣中心”),是一片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分拣中心内,大大小小的快递正从火车上卸下后,统一经过100米长的分拣流水线,被20多名分拣人员归置到44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着一名快递小哥,他们将把自己负责的快递送往县城的各个角落。

2019年,分宜县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百世5家快递运营商共同入股成立的分宜通一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分拣中心的日常运营。

整合带来了什么好处?

在这里,一辆快递车可以装载多家快递公司的快件,每日2万余件快件能在当天送达分宜乡镇和部分网点,变竞争为合作,实现抱团发展。

快递小哥刘鹏博原先在分宜圆通速递公司工作,通一达公司成立后,他也成为公司的合作人,承包了网格8区钤景星城服务点的快递业务。

刘鹏博说,现在他不仅不用像原来一样满城跑,快递量还比原来翻了一番,每天的投递量都在400件左右,服务点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

通一达公司总经理鲁克明说,以前5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门店、车队、人员,揽件、派件满城跑。现在统一分拣、统一派送,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服务的精准度、时效性。“整合前,每天快递业务量1万余件,现在超过2万,并在稳步递增。”

分宜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军表示,通过建立“交邮+快递”合作新模式,整合几家物流服务企业,综合利用县公交物流园场地,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分宜已经实现全县80%以上的快递包裹统仓统配,“降低了快递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了农村电商物流的效率,形成全国少有的快递行业集聚。”

94

买卖不愁,偏远山区也能实现物流全覆盖

城区之外,分宜的各个农村也不愁寄收快递。

分宜工商局电子商务科孙露介绍,分宜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农村电商网点的布置,已建成乡镇级电商服务站9个、村级服务站点68个,并全面提升电商扶贫站点9个,扶贫站点覆盖率高达100%。

这为“藏在深闺无人知”的农产品提供了走向市场的现实基础。孙露说:“农村的快递都会由公交车统一配送到相应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实现了城区及乡镇当日送达,偏远山村次日送达,村民可以直接到服务站投取快递,可比原来方便多了。”

服务站的建立还为农产品“走出”农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来自分宜县金鸡布村的万亮经营着该村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这是分宜县目前运营较好的服务站之一,日销售额能达到5000元以上。

5年前就开始经营农产品的万亮分享了他的经营经历,他说,在没有电商之前,像他们这样偏远的村子,农产品很难卖出好价钱,他们家养的鸡鸭、山猪都只能先卖给当地的“贩子”,再由“贩子”转售出去。

“我接触电子商务后情况才开始好转。”万亮说,刚开始先从微商做起,因为都是地道的农产品,很快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过去只能卖35元/斤的土猪肉,现在可以卖到45元/斤,还供不应求。

现在,万亮有了自己的抖音号,他每天都会发一些自己放养的土猪动态,已经积累了2万多的粉丝量,每次杀猪,在微信和抖音上都能收获大量订单,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完全不愁售卖问题。

而接触了电商服务站,万亮又拥有了更加广阔的销售平台,还能帮助其他村民销售农产品。

孙露介绍:“电商服务站是采用‘电商平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与合作社和贫困村对接,签订购销协议,帮扶代销贫困户大米、土鸡蛋等农产品,解决贫困户‘买卖难’问题,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双赢’。”

品牌带动农户增收,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物流问题解决了,但要走向市场,分宜农产品还要解决品牌和规模的问题。胡军分析,“要将电子商务引进农村,打好农产品上行基础,问题就在分宜农产品的规模上。”而继续分析这两个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公用品牌,以此来提升农产品价值的问题。

分宜县双林镇建设村是该镇较偏僻的村子,产业单一,农民收入低,2012年被列为新余市贫困村。

2017年,分宜本土的江西菜东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菜东家”)董事长钟亮主动请缨担任建设村名誉村主任,助力该村产业发展。

为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委会将培育壮大张家坊传统红芽芋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西边和东边两个村小组新建了一个300亩连片芋子种植基地,采用“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了分宜县张家坊芋子专业合作社。

由于信息及销售渠道不畅,红芽芋并没有卖上一个好价钱。

为了把村里的红芽芋做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菜东家根据销售市场的需要及本身电子商务的优势,对红芽芋走向市场进行了详细的策划,从产品种植、管理,到产品上市的包装与销售,制定了既走高端路线,又走本地市场的全程帮扶方案,之后与村民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合同,为产品免费设计并提供产品包装,借助“菜东家”配送平台和网络,解决了建设村红芽芋的销路问题。

走向市场的不仅是红芽芋。为了打造“天工宜品”特色区域品牌,分宜整合了当地苎麻、油茶、蜜橘、茶叶等76款特色农产品对接入驻了京东、天猫、拼多多平台,打出了产品宣传、品牌建设、产品认证的组合拳。

“天工宜品”是当地多部门配合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取“分外宜人地,天工开物城”之意,以集合当地优质农产品,整合分宜县“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品牌资源。

去年10月,由分宜县罗坎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的“钤杨溪”大闸蟹开始全国预售,通过近半个月的线上推广,“钤杨溪”大闸蟹不仅让分宜本地人知道了家门口就有本土品牌大闸蟹,纷纷下单,就连全国的订单都纷至沓来。

一件件大闸蟹通过顺丰快递销往全国各地。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钤杨溪”大闸蟹月均单量从2000单增至3000余单,还大大提升了“钤杨溪”大闸蟹的品牌知名度。

合作社牵头人黄水良自信满满地说:“有了电商新渠道推广,让我更有信心将大闸蟹产业做大,(我)计划在2020年年底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的村民入股合作社,将大闸蟹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据悉,为积极响应县里扶贫工作,合作社租用了4户贫困户的8亩水田,聘请了5户贫困户在养殖基地务工,17户贫困户合伙入股。

胡军表示,电商进农村仅仅是一个方面,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农村的农产品上,能够上规模、有品牌地在线上销售,提高贫困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才是电商进农村的应有之义。

(文中图片均由刘欣悦摄)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7期)


2020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