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面小康 加快全面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期)

刚刚到来的2020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沧桑巨变,百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头、布好局。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当此历史发展交汇期,中国要在没有现成国外样本可借鉴的情况下,进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继续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落脚点在“全面”两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论断阐明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化解这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面发展的任务不会变轻,而是会更重。因为依照一般规律,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社会生产力较低的阶段,只要物质发展成效明显,社会成员经与过去极度贫困的生活水准纵向比较,就可以相对较易产生满足感,而当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生活达到较高水平时,社会成员不仅会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日益加速增长。

所以新时代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相对于人口数量占比的“全面”发展,更是相对于人民美好生活多维度需求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内涵更丰富,实现的难度也更大,其困难性大体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础更为薄弱。此前中国社科院曾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发展比经济发展落后约15年。另一方面,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多元目标自身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兼容,而且这些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显著主观性,仅仅在利益分野、诉求多样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平衡好多元目标间的关系,就将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当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发展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但是回顾100年来,中华民族求存图强的哪一步,不是披荆斩棘而迈出的?因此,既然我们能够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那就完全有理由更有信心,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全面发展,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第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