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独家专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
开发北极成本高,一定要谨慎

P45

本刊记者 肖翊|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接纳观察员的决定两度被推迟

中国从此享受最实质权利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与原先作为临时观察员,在权利和义务上有哪些变化?

高风:临时观察员,只是暂时让你参与北极事务,在受邀后才能参加北极理事会相关会议。成为正式观察员,首先政治意义比较大,标志着北极理事会承认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认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相关方。理事会也期待中国做出更多贡献。其次,成为正式观察员,中国有权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各个工作组的工作,这是最实质的权利。

《中国经济周刊》:北极理事会如何开展工作,下设几个工作组?

高风:北极理事会是关于北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最重要的区域政府间论坛。典型的国际论坛是没有决策功能的,但是北极理事会目前正在做出决策。理事会近年来通过了两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分别关于海空搜救和海上油污预防。北极理事会逐渐在向国际组织的方向演变。

目前,北极理事会有6个工作组,分别是监测与评估计划工作组,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动植物保护工作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组,污染物行动计划工作组,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和处理工作组。此次会议通过的《基律纳宣言》确认北极理事会未来的工作计划,包括成立经济任务组(economic task force)和环北极企业论坛(任务组是临时性质的,任务完成后即告撤销)。 在关于北极的话题中,经济价值的热度在上升。

《中国经济周刊》:由“北极八国”主导的北极理事会,为什么会吸纳中国等6个正式观察员?

高风:新任正式观察员中,除了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体。亚洲目前是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北极经济开发,亚洲的新兴经济体都将是重要参与方。北极最大的经济价值,谈资源,亚洲是很大的油气买家;谈航道,亚洲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潜在的航道使用方,新加坡是重要的世界航运中心;谈渔业资源,日本、韩国的远洋渔业都比较发达,中国的远洋渔业也在发展。所以,北极理事会接纳这些亚洲国家,我认为是一个完全正确、合乎逻辑的决定。另外,作为重要的经济体,这些国家为北极事务做贡献的可能性也是巨大的。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申请成为正式观察员已有7年之久,为什么耗时这么长?

高风:事实上,接受观察员要在北极理事会两年一度的部长级会议上做出,采取理事会成员协商一致原则。7年来,北极理事会一直未就接纳正式观察员做出决定。中国是在2006年底提出申请的,2007年作为临时观察员参与理事会活动。包括中国在内,申请成为正式观察员的一共有14个国家和组织。“北极八国”中有些国家对扩大观察员数量存在疑虑。2009年和2011年的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北极八国”未能达成一致,接纳观察员的决定两度被推迟。

7年来,中国围绕申请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做了大量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工作更加密集。作为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瑞典,这次也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在担任轮值主席国的两年间,解决吸纳正式观察员问题,并从中做了大量协调工作。

北极不是“无主之地”

中国目前尚未开展系统研究

《中国经济周刊》: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中国下一步要做哪些事情?

高风:我们在北极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有三个。第一,认识北极,从自然科学、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全面深入了解北极。在这点上,我们与环北极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第二,保护北极。北极在自然条件方面很敏感。全球气候变化,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两极。北极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要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保护好北极。保护好了才谈得上可持续利用。

第三,可持续利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中国要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确保北极开发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目前我们最先要做的,是向公众传播关于北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信息。目前,社会上关于北极的某些认识非常有问题。比如,关于北极的法律地位,说它是“无主地”。这是错误的。北极不存在“无主地”,领土都有主权归属。即便有公海,那也不是“无主地”。说它是“无主地”,似乎谁占了就是谁的。这样的认识对北极的工作非但没有帮助,还有副作用,必须要纠正。

《中国经济周刊》: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中国有怎样的计划?

高风:北极经济开发将对北极独特的政治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新的挑战,需要北极地区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确保北极可持续开发,均衡考虑经济、环境因素。

中国目前尚未开展关于北极开发的系统研究。个别中国企业正探询通过与当地企业开展商业合作的方式参与北极开发。中国认为未来北极开发应保护北极环境,尊重土著人利益和关切,实现北极可持续发展,具体开发活动应遵守相关北极国家国内法及有关国际协议。

正式观察员资格四年一考核

开发北极成本高,一定要谨慎

《中国经济周刊》:您提到,相比“正式观察员”这个名号,可以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各个工作组的工作才更重要,这怎样解释?

高风:争取正式观察员地位,实际上是一个外交行动,是给我们开展其他工作搭建一个舞台。真正的表演,是在各工作组各项实质性工作上。正式观察员在各工作组会议有发言权,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工作。北极理事会要求正式观察员做贡献,也主要是在参与工作组各项实质性工作方面。

北极理事会每4年评估一次正式观察员资格。4年之中如果观察员没有做出贡献,说不定资格又被停掉了。所以说,成为正式观察员,只能说明我们在北极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应当怎样应对这种考验?

高风:我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应该对北极的工作有整体规划。北极事务涉及国内多个部门工作,宜统筹处理,各部门共同商讨制定开展北极工作的总体规划,下好北极“一盘棋”。

中国在北极可以做的工作非常多。比如,从北极的科学研究角度说,能不能从高空物理、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方面,使人类对北极的认识更进一步?从潜在的经济价值说,中国能不能在北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在北极开展工作,有一点很重要,管理要跟上,少添乱,否则麻烦会比收益多很多。

另外,我们也要理性认识北极的资源价值。虽说北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但是去北极开发,自然、政治、经济等条件是极其严酷的,成本会非常高。进入北极,一定要谨慎。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