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回购计划又延期至下月
美国为什么发生“钱荒”?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编辑:周琦

编审:姚冬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9期)

美联储宣布将原定10月10日结束的回购计划延长到11月初,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在安抚9月“钱荒”后心有余悸的美国金融市场。

9月中旬,美国隔夜回购利率突然飙升,说明美元短期流动性出现缺口,即“钱荒”的出处。面对市况,美联储紧急行动,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展开大规模回购操作。9月17日以来,每个交易日的操作规模都在750亿美元。截至10月7日,美国金融机构对短期流动性的需求已经缓和。

从美国隔夜回购市场利率“已基本恢复稳定”的市况看,美联储及时采取行动已经获得预想效果,尽管如此,美联储还是延长了回购计划。

美联储应对“钱荒”的措施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对这个问题市场争论颇多。因为它们担心,一旦美联储撤出回购市场,“钱荒”有可能卷土重来。毕竟,本周就将有3次14天期“逆回购”到期,总金额高达1390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再续作“逆回购”,短期利率是否还会飙升?或许,这正是美联储决定延长“逆回购”操作的主要原因。

可见,美国许多金融机构患上了“短期流动性医疗症”,而美联储也认为“这样的临时应付一下不是办法”,正在考虑“长效机制”。四季度末,银行为满足监管规定会留足准备金,届时还将临近季度纳税高峰,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新的流动性不足”可能性很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降息后提出,美联储正评估何时恢复资产负债表的“有机增长”。对此笔者的理解是:美联储不是简单地“扩表”,而是“有机扩表”,应当包括两项内容:其一,为M2找到适宜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比例关系;其二,收短放长,通过收购长期债务加大长期基础货币供给,弱化市场短期债务需求。

说到这儿,可以回答美国为什么出现“钱荒”的问题了。

先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近年来,中国央行通过“降准”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之后,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回笼短期流动性,回笼规模甚至超过“降准”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整个过程中,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并未因央行回笼短期流动性而升高,反而有所降低。因为金融机构有了长期流动性,将减少短期流动性需求。央行每增加1元长期流动性供给,商业金融机构将会减少1元以上,甚至3至5元的短期流动性需求。

这说明,过去银行和企业都存在严重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理论上说, “期限错配”越严重,短期负债需求就会越大。比如银行,在存款期限不断缩短的情况下,为维系长期贷款稳定,银行要“超量借入短期存款”维系所谓“流动性安全”。一旦短期存款发生断供,就会发生“流动性危机”。

美国为什么发生“钱荒”?从奥巴马时代起,美国金融已经逐步从“交易型金融”转向“资本型金融”,金融长期化趋势极其明显,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关键性动力。但美联储过去3年试图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不仅“缩表”,而且“结束了长期基础货币供给”,从而迫使短期流动性需求再度暴涨。这是美国“钱荒”的主要原因。


2019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