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购入长园集团股权
格力集团是“踩雷”还是“慧眼”?
珠海市国资委曾否决收购

 

p73  插图:《中国经济周刊》见习美编 孙竹

 插图:《中国经济周刊》见习美编 孙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 北京报道

编辑:谢玮

编审: 张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1期)

因格力集团持续购入长园集团(600525.SH)股权,距离举牌仅一步之遥,长园集团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股价5月30日、31日连续两日涨停。然而,5月31日晚间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6月3日,长园集团以跌停开盘,虽然此后跌停很快打开,但股价一直在5%的跌幅附近振荡,尾盘又一路走低。至下午3点收盘,长园集团股价报收5.85元,下跌7.29%。

业内人士分析,长园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很可能与其子公司长园和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有关。

此外,长园集团还公告称,长园和鹰前董事长、总经理尹智勇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警方已决定对其刑事立案。

早在5月12日,上交所就向长园集团下发了多达23个问题的问询函,但长园集团至今仍未就上述问询函进行详细回复。

在长园集团已公告子公司涉嫌业绩造假、公司内部纷争不断的过程中,格力集团依旧入股长园集团,有何考量?《中国经济周刊》向格力集团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未收到任何回复。

格力集团距举牌一步之遥

5月29日晚,长园集团发布《长园集团关于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相关事宜的提示性公告》。这份原本只是介绍藏金壹号等29名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的公告,却因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格力集团旗下两家公司的身影,而受到市场关注。

该公告的前十大股东名单显示,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格力金投”)和珠海保税区金诺信贸易有限公司(下称“金诺信”)均位列其中。

其中,格力金投持股4715.25万股,持股比例为3.56%;金诺信持股1849.02万股,持股比例为1.40%。这两家公司是格力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即格力集团已合计持有长园集团4.96%的股份,逼近5%的举牌线。

而在长园集团2019年一季报中,前十大股东中,与格力集团有关联的公司只有金诺信一家(持股比例1.40%)。也就是说,格力集团在2019年4月1日至5月29日期间,悄然买入了长园集团3.56%的股份。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格力集团的“风向标”效果明显。5月30日、31日两天,长园集团连续收获两个涨停板。

其实,这不是格力集团第一次盯上长园集团。2018年5月16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格力集团提起要约收购,涉及长园集团总股本的20.00%,约2.65亿股,要约收购价格为19.80元/股,所需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2.46亿元。

不过,一个月后,这起要约收购即终止——格力集团的实控人珠海市国资委不同意格力集团报送的收购方案,该起收购就此搁浅。

“自曝家丑”称子公司业绩造假

格力集团对长园集团可谓“钟情”。此前,多家媒体在报道长园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时,使用了“格力集团‘踩雷’”的说法。不过,从长园集团的公告看,此次格力集团收购长园集团的股份时,应已知晓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

去年12月25日,长园集团突然“自曝家丑”,其子公司长园和鹰或存在业绩造假。

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在对长园和鹰的3个智能工厂项目进行现场走访发现,安徽红爱项目仅有部分设备处于运转状态,山东昊宝、上海峰龙项目处于停工状态。

这3个智能工厂项目于2016年度确认营业收入1.69亿元,2017年度确认营业收入3.07亿元。而截至2018年12月25日,3个智能工厂项目仅回款7453.58万元,且全部为2016年底以前回款。

长园集团称,长园和鹰设备销售业务存在客户严重超期未回款及累计退货金额较多的现象,公司已经聘请律师进行全面调查。

2019年5月27日,长园集团发布2018年年报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说明,称子公司长园和鹰原管理层涉嫌智能工厂项目的业绩造假,分别调减 2017 年、2016 年营业收入3.14亿元、1.7亿元。同时,由于客户无付款意愿,且发往客户现场的货物预计可收回金额几乎为0,调增2017年、2016年营业外支出2.69亿元、4573.10万元。

调整后,2017年度、2016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减少了2.63亿元、8518.41万元。

长园集团称,长园和鹰原管理层还通过与国内客户签订虚假合同、与部分海外客户签订虚假合同及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业绩,存在销售费用跨期核算、截留政府补助款项、重复确认收入、少计提房租等情形。

对2017年、2016年长园和鹰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后,长园集团对长园和鹰在2017年、2016年计提了9.94亿元、3.62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同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也相应减少9.94亿元、3.62亿元。

再加上对子公司中锂新材、长园深瑞等公司的业绩、费用调整,长园集团2017年的净利润减少了13.63亿元,由此前的12.14亿元调整为-1.49亿元;2016年的净利润减少了5.85亿元,由此前的7.06亿元调整为1.20亿元。

在两年内减少的19.48亿元净利润中,长园和鹰占据绝大部分——仅计提其商誉就吃掉了13.56亿元,加上减少的营业收入和几乎无法收回的货款等,长园集团损失17亿元以上。

5月12日,上交所向长园集团下发了多达23个问题的问询函,长园集团5月25日公告称,将延期回复。截至6月4日,其仍未就上述问询函进行详细回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致电长园集团董秘办,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李嘉诚撤资后,陷入股权争夺“混战”

公开资料显示,长园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热缩材料供应商,在电子、汽车和高铁用热缩套管的销量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曾吸引过李嘉诚、郭广昌的关注,李嘉诚旗下公司还一度成为其控股股东。

长园集团招股书显示,长和投资1996年进入长园集团的前身,以其2400万元债权转为出资,占股51%。截至2000年,长和投资出资3576.53万元,占股62.67%。2002年,长园集团成功IPO上市,长和投资持股下降至46.93%。

长和投资正是李嘉诚旗下企业。曾经,长园集团是李嘉诚在内地控股的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此后,长和投资逐渐减持所持长园集团股份。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4年,长和投资在二级市场大宗交易减持长园集团股份24次,累计套现23.15亿元。再加上清盘时转让股权的收入4.52亿元,通过对长园集团的投资,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出资约6000万元(编者注:长和投资曾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过长园集团)即获收益至少27.67亿元,收益超过45倍。

长和投资撤出后,长园集团成为无实控人公司,引来诸多资本争抢。

长和投资在长园集团的最后一笔股权转让发生在2014年,接盘者是郭广昌的复星集团。

2014年6月4日,复星集团接手长和投资持有的2.55%的股份后,持有长园集团的股份达5%。不过,之后长园集团迎来了一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复星集团不仅未继续大规模增持,反而在一年后撤出。

有业内人士认为,沃尔核材(002130.SZ)创始人周和平与长园集团管理层的这场“控制权争夺战”,是复星集团“脚底抹油”的导火索。

公开资料显示,周和平此前曾在长园集团工作。离开长园集团后创立沃尔核材,同样主营热缩材料,在业务上与长园集团存在竞争关系。

2014年5月28日,周和平及一致行动人持股占长园集团总股本比例超过5%。至当年7月1日,周和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已达27.45%。

不过,长园集团显然不希望被周和平控制。

2014年底,长园集团诸多高管参与的“藏金壹号”持有长园集团股权上升至5.13%。与此同时,吴启权等长园集团高管团队也持有不少长园集团股票。(编者注:“藏金壹号”与吴启权等人在2017年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彼时共占长园集团总股本的24.21%。)

至此,以周和平为首的沃尔核材系、以吴启权为首的长园集团高管团队,成为长园集团内的两大阵营。

2015年5月15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复星集团已清空公司全部股权。

周和平与长园集团高管的争夺,持续了4年。格力集团的半路杀出,又给这场争夺战增添一丝未知性。

有业内人士猜测,“藏金壹号”等29名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未再续签,是否意味着长园集团高管团队已“放弃抵抗”?格力集团此时大举入股,又是否有“接盘”之意?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则认为,转让格力电器股权、增持长园集团,是格力集团为了摆脱对格力电器的严重依赖,从另一个侧面培育集团增长点。

一名珠海市国资委人士此前也向媒体透露,格力集团未来可能会变成投资平台,根据自身研判做相应的决策,通过管资本的角度去改良。

长园集团6月1日公告称,格力集团此次增持为财务投资,截至目前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是基于对长园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公司市场价值的认可。


2019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