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M2的高速增长?

钮文新

责编:张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7期)

多年来,中国M2动辄两位数增长,而今年5月份已达174万亿元,相对于82万亿元的GDP而言,M2是其212%,实在是有些高。有人因此而高喊中国“货币严重超发”。中国真“超发货币”了?笔者认为,如果单纯依据M2过高,则认为中央银行超发了货币,是错误的。因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叫作基础货币,而M2属于派生货币,两者之间有关系,但并非一回事儿。

按照货币金融学常识: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从这个公式看,M2过高,未必是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而很可能是货币乘数过高的结果。什么是货币乘数?按照一般意义去理解,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之后,金融系统就有了存款,金融机构拿这个存款去放贷款,这笔贷款的一部分又变成企业存款,然后金融机构再拿这笔企业存款继续放贷,又形成新的企业存款——如此不断滚动、放大,最终1元基础货币也许会派生出5元的商业金融机构的存款规模,或者说,1元基础货币派生出5元全部存款(M2),那这时候的货币乘数就是5倍。

按照央行统计,5月末,中国基础货币余额为30.45万亿元,但因为其中有22.02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对应着等额的外国资产,不该被计入“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范畴。因此,中国“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只有8.43万亿元。同样依据“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这个公式,计算得出中国真实的货币乘数(金融杠杆率)高达20.68倍。

基于上述计算,笔者认为,中国金融杠杆率过高应该是一切金融风险的根本源头之一,因此防范金融风险,降低金融杠杆率很重要;而降低金融杠杆率首先需要央行从大幅强化“真实基础货币”供给开始。笔者建议,大致应当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央行应明确加大“真实、有效、长期基础货币”投放力度,在此过程中,为防止商业银行贷款冲动,央行应当明确:释放长期基础货币,是为了帮助商业银行大幅降低存贷款期限错配规模。实际上,存贷款期限错配本身就是金融杠杆的表现形式,降低存贷款期限错配本身就是降低金融杠杆率;按照金融学原理,压住了贷款增速就压住了M2增速,M2增长放缓,但真实基础货币上涨,货币乘数自然相应降低,这当然是降低金融杠杆率。

第二,长期的、真实的基础货币释放,会迫使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掉头,而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生成长期资本,从而使股票市场受到极大激励,彻底转变股市预期。如果股市持续上涨,股权融资规模必定加大,为企业去杠杆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第三,释放长期的、真实的基础货币将有效压低中国长期利率,加上利率“双轨合一”的改革努力,再加上股市、债市的预期积极,同时配合以抑制货币市场套利投机的监管手段,势必迫使更多的套利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资本市场才是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所以压缩货币投资,扩张资本市场,无疑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上述措施将导致中国经济良性循环,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地创新发展必将受到中国股票市场强大支撑,而这样的支撑才是有效的金融支撑。


 

2018年第2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2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