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 济南、上海报道
编辑:蒋莉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3期)
3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建院以来首场专利拍卖会在山东济南举行,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竞价,此次拍卖最终成交28件专利,成交额503万元,单个拍品最高成交价60万元。
作为“科研国家队”,中科院此次将高质量、大规模的专利成果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我国专利公开拍卖有史以来数量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
一共932项拟拍卖专利成果来自中科院的57家院属机构,涵盖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健康产业等前沿领域。拍卖方式实现网上竞价与拍卖举牌结合,浏览量最高的36项专利参与了此次山东专场的现场拍卖。
中科院专利拍卖首秀山东,企业或最高享有500万元政府补贴
“第一件拍品是一种用于室温消除甲醛的催化剂,起拍价40万元。”3月16日的活动现场,主持人话音刚落,就有企业举牌。
根据现场规则,每轮加价幅度1万元,经过10轮加价角逐,最终首件拍品被山东一家专业环保公司以50万元的价格竞得。
“买家”负责人现场表示,公司于2005年成立,一直想寻找适合企业新动能转化的好技术,该技术可将大部分甲醛在室温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没有甲酸、一氧化碳等副产物,甲醛转化率可达100%。“拍前我们已经做过项目背景调查,拍后我们一定要使用好。”
“经过争取,最终首站设在了山东,后续还将在江苏、浙江、上海、福州、深圳等省市举办专利拍卖。”“点拍网”负责人、组织此次山东专场拍卖的佳联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裁王红宝介绍。
“首秀”选择山东,主办方可谓用心良苦。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山东正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要出更多加快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招”“硬招”,通过拍卖这种形式可以找到支持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好路径。“山东与中科院签有长期科技转化框架协议,专利拍卖将成为常态,希望山东企业家能胆子再大一点,把好的专利技术‘带回家’。”
“中科院建院以来,征集院属机构专利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拍卖,这样的活动尚属首次。”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陈文开表示,山东专场拍卖会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通过开展专利成果拍卖会,中科院将积极探索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畅通专利许可转让渠道,推动地方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拍卖会启动仪式上,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于智勇、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将协同构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共建常态化知识产权展示交易机制,加强对成功交易专利的后续扶持力度等。
据了解,为更好地鼓励和推动企业参加,山东省对参与竞拍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参加竞价(拍卖)购买专利的企业,转化实施后,将按比例给予一定奖励和资助。符合相关产业化政策的,可以纳入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进行培育,最高可享有500万元政府补贴。
专利剩余存活期越长,价值评估可能越高
为了此次拍卖,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推出“中科院专利估值模型”,从专利先进性、技术支撑度、市场关联度3个维度进行评价,生成拟拍卖专利的预估值。据悉,932件拟拍卖专利经估值预算,总价值约2.9亿元。
据了解,专利的剩余存活期是专利价值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即将失效的专利价值通常都不高。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律师、专利代理人彭文波分析,中科院此次拍卖,绝大多数专利的剩余存活期都在1~15年之间,起拍价在100万元以上的专利剩余存活期在9~14年之间。从起拍价来看,78.74%的专利起拍价在10~50万元之间,15.81%的专利起拍价在50~100万元之间,起拍价100万元以上的专利占比只有5.54%。
“起拍价超过100万元的高价值专利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健康产业。健康产业的专利起拍价普遍较高,占到了起拍价200万元以上专利数量的一半。”彭文波表示。
参与竞拍的专利覆盖《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中健康、新材料、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在内的9个产业。其中,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健康产业占据了全部竞拍专利总数的78%。可见中科院在国家重点支持产业中的关注方向。
从中科院院属机构专利布局来看,本次拍卖排名第一的是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参与竞拍的专利总价达到了2147万元。其次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参与竞拍的专利总价达到了1749万元。而且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专利几乎全部为健康产业,起拍价较高。排名第三的是上海自动化研究所,其专利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参与竞拍的专利总价达到了171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史上最强拍卖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3个教学机构。
拍卖旨在推动成果快速产业化
中科院可为企业量身制作专利产品
据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安莉莉介绍,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科院拥有有效专利4.6万多件。目前中科院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已形成体系,成立了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营。
据中科院报告统计显示,2017年中科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达到4080亿元,新增利润503亿元;院所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7亿元,净利润107亿元。
例如,中科院的低阶煤专项已落实20个工业示范项目,预期带动社会投资4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34亿元。“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已示范应用于国内61个机场的旅客安检,在全国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示范覆盖率达到80%。
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专利主要有3种获得方式,第一种是许可,这种情况一般是企业已经有产品了,有了专利许可后产品上市就不会侵权。第二种是参与竞买,拍卖是一种快速的成果转让方式,一般金额较小。对于价值更高的专利,一般采用第三种转让方式,即协议转让,企业与发明人深度交流,共同探讨产业化进程,发明人可能要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那么,中科院这一次为什么采用大规模拍卖的形式转让专利?隋雪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科院此次大规模拍卖专利,旨在推动所属科研院所对接市场需求、促进成果快速产业化,表达了中科院愿意把科学院的知识产权和企业需求常态化对接起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做出中科院应有的贡献。
“当然,拍卖只是一种形式,中科院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推出定向服务,为企业量身制作专利产品。即便是用拍卖的形式,只要企业有需求,也可以在拍卖之前与发明人交流,之后与发明人进一步合作。中科院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也可以持续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帮助。”隋雪青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3期封面